伊朗新总统在美国说的话,丝毫不给俄罗斯留情面

伊朗新总统态度大变,他在美国说的话,丝毫不给俄罗斯留情面。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日前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表示:“我们从未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领土,我们愿意与美国和欧洲人坐下来进行对话和谈判。”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我们从未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领土】

在此基础上,佩泽希齐扬还否认了伊朗向俄罗斯提供弹道导弹的消息。他说:“过去可能曾经有过这样的交付,但我可以向你们保证,自我就任总统以来,伊朗从没有向俄罗斯运送过这样的武器。”

佩泽希齐扬的这番言论,让一些俄罗斯媒体感到十分不满。俄媒《记者报》就以“伊朗总统不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为题进行报道,认为佩泽希齐扬想要“脚踩两只船”。

《记者报》甚至公然声称,佩泽希齐扬希望降低与俄罗斯的关系水平,以缓解西方的制裁,然而这种尝试将遭到伊朗内部其他希望与俄罗斯合作的势力的反对,比如革命卫队。

【佩泽希齐扬的这番言论,让一些俄罗斯媒体感到十分不满】

而与此同时,西方舆论对佩泽希齐扬的这番表态也不感冒。许多评论认为,伊朗只是为了解除制裁而撒谎,什么都不会改变。

库尔斯克还没收复,普京支持率先出现逆转

普京又一次赌赢了,库尔斯克还没收复,普京的个人支持率先出现逆转。

俄罗斯民意基金会(FOM)的最近更新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尽管乌军在库尔斯克仍控制着大量俄罗斯领土,俄军的反攻也进展迟缓,但俄罗斯人对库尔斯克战事的兴趣急剧下降。

【普京的支持率走出了下滑危机】

据悉,在乌军刚进攻库尔斯克的第一周,39%的俄罗斯受访者关注库尔斯克危机,而到了9月下旬,只有12%的受访者关注此事,而相比之下,有24%的受访者更关注俄军在顿巴斯的攻势。

而与此同时,普京的支持率从库尔斯克危机爆发后的76%,恢复到了80%的正常水平,成功实现了逆转。

乌军此次进攻库尔斯克,是二战后俄罗斯领土首次遭到外国军队攻入——“特别军事行动”被打成了“卫国战争”,本以为这会给克里姆林宫造成相当大的压力。然而事实已经证明,即使库尔斯克的危机持续超过1个月,但普京的支持率基本盘仍然无法动摇。

【普京的支持率从库尔斯克危机爆发后的76%,恢复到了80%的正常水平】

看起来这次普京的确赌赢了。普京赌的是,在保持乌东方向的攻势,不从顿巴斯调动主力兵力的前提下,尽可能解决库尔斯克局势。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那当然最好;而如果不能解决,那么他相信俄罗斯民众会尽快适应这一“新的现实”,而不是把矛头对准自己,导致俄罗斯内部爆发更大的危机。

实际上,往大了来看,不止库尔斯克危机,从俄乌冲突转变为持久战,消耗战后,普京以及整个克里姆林宫都有着类似的赌博心态:相信民众会把对战争的焦虑转回到对生活的焦虑;相信普京的支持率稳定在70%甚至80%以上;相信在俄罗斯国内爆发重大政治危机前,乌克兰危机会先一步被解决。

中东大批订单转向中国制造,要求100%中国货

最近,黎巴嫩传呼机大爆炸事件真的震惊了全世界。这一连串的爆炸不仅让数千人受伤,还让大家对现代生活中的电子设备产生了深刻的反思。要说这事儿,不只是个简单的机械故障那么简单,这里面可水深得很。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身边的手机、耳机、手表突然一个接一个爆炸,到时候场面有多恐怖?

9月18号那天,黎巴嫩的老百姓就过上了这样的噩梦。这里面发生集体爆炸的不是先进的智能手机,而是那些已快成为“古董”的传呼机。这些放在黎巴嫩国民口袋里的“玩具”,竟然成了一颗颗隐藏的定时炸弹。

这次黎巴嫩传呼机爆炸事件,不禁让人想起十几年前传言中的美国“远程引爆电子产品软件”。当时大家还当笑话看,现在看来,未必没有实现的可能。万一某些外国品牌的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被悄悄植入了某串代码,只需一个操作就会发生爆炸,这种情况简直让人背脊发凉!

如果各国政府和企业真要采用这种方式控制别国,那真的是让人防不胜防。这也是为什么此次爆炸事件直接让“逆全球化”加速升温。特别是中东,这次事件后,很多订单都直接要求所有采购的电子设备,必须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制造。

解放军响应号召,联合俄军在日本海演习

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挑起了新一轮的地缘政治压力,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我们明显看到,美国不仅拉拢了澳大利亚和英国成立了奥库斯联盟,还积极促成四方安全对话、七国集团等多边机制,甚至试图将北约的触角延伸到亚洲。这一切,显然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尤其针对台湾问题不断施压。

但是,美国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变量:中俄之间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虽然中俄尚未达成像北约那样的正式军事联盟,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一番话表明,两国在面对共同威胁时,已经形成了一种天然的“背靠背”关系。

拉夫罗夫明确指出,中俄不需要结盟来对抗共同威胁,因为两国已经有着非常富有成效的双边军事合作。这种合作关系推动了两国在多个方面的协同作战能力,防止世界陷入类似一战、二战的冲突局面。

美西方在台海问题上的施压和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似乎正在进一步促使中俄两个大国走得更为紧密。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多次公开表示支持中国捍卫主权的行动。这不仅体现了俄罗斯对中国的一种声援,更形成了一股对抗西方舆论霸权的力量。

特朗普一旦入主白宫,美军可能重返阿富汗

近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密歇根州的一场市政厅活动上又再次语出惊人。这位以口无遮拦著称的政治人物声称,如果他再次当选总统,美国将重新控制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这番言论立即在国际政坛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我们不禁思考:美军真的有可能重返阿富汗吗?中亚地区是否会因此再度陷入动荡?

特朗普是这么说的:”看看我们放弃了什么,我们应该拥有那个空军基地,应该拥有石油,我们本应该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但是我们放弃了……放弃了世界上最大的空军基地,他们把它丢在了后面,但是我们会把它夺回来,我向你们保证,我们会把它夺回来。”至于这个“它”,指的就是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首先,我们得承认,特朗普此番言论的主要目的并非真的要重返阿富汗,而是为了抨击现任总统拜登的对外政策。上个月17日,特朗普就曾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次演讲中猛烈抨击拜登政府在阿富汗撤军时留下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军事装备,称之为”美国历史上最可耻的时刻”。显然,这位前总统正试图利用阿富汗问题来为自己的竞选造势。

中美斗争已质变,美国3大援手到位,局势变1对4

最近,美国总统拜登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举行了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领导人会议。这场会议,也是拜登任期内最后一次参与和主持的QUAD峰会。然而,别被繁文缛节和礼仪搞晕了头,这次峰会背后的阴谋诡计真是一出大戏。尤其是,会议上提出的一项重大议程——四国海岸警卫队将在2025年开始所谓的“联合巡逻”,目标直指中国的所谓“非法捕鱼船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美日印澳四国都打着“维护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的旗号,实际上却在搞些猫腻。他们成立“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本质上就是要联合围堵中国。你听名字就知道,是个大的战略操作,按理应该由四国军事力量来执行,但现在反倒选择用海岸警卫队来搞所谓的“联合巡防”,甚至打出遏制“中国非法捕鱼船队”的旗号,这完全偏离了原来的初衷,似乎有点不对劲。

那为什么拜登政府要这样操作呢?显然,这是美国人在玩弄花招。官方说辞是针对“中国非法捕鱼船队”,但实际上,这是虚张声势,真正的目标其实是中国的海警。你想,他们派出海岸警卫队来应对中国渔民,自然会和中国海警正面交锋。所以说,他们不过是在掩饰,假借对付中国渔民为名,实则联手出动四国海警来对付中国海警,找了个看似合理的借口。

若西方允许乌军用远程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俄是否会改变涉核试验立场?

据俄新社、塔斯社等俄媒24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主持记者会,对乌军使用远程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可能会造成的后果等问题作出回应。

俄新社报道说,当被问及“如果西方允许乌军使用远程武器对俄境内目标实施打击,俄方关于核试验的立场是否会发生变化”时,佩斯科夫回答说,对于乌军可能获得使用西方所提供武器深入俄腹地进行打击的许可,俄罗斯总统普京已表明立场,“请多听听和读读总统(普京)的表态”。

据塔斯社等媒体此前报道,普京本月12日称,北约、美国和欧洲国家直接介入俄乌冲突将完全改变冲突的本质,这“将意味着与俄罗斯开战”,俄方将根据所面临的威胁“作出适当决定”。路透社称,这是普京迄今就北约解除乌克兰使用外援远程武器限制话题作出的“最强硬表态”。

在佩斯科夫发表上述言论之际,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也就核试验有关话题作出表态。据路透社等媒体24日报道,里亚布科夫在接受采访时谈及俄罗斯在恢复核试验一事上的立场,他就此重申,若美方保持克制,不进行核试验,俄方也不会进行核试验。另据俄新社今年3月报道,普京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美国进行核试验,不排除俄方也会这么做的可能性。

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乌克兰问题高级别会议

当地时间24日,在第79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期间,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问题举行高级别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上再次呼吁立即结束俄乌冲突,同时敦促各方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以确保冲突期间核设施的安全

古特雷斯在发言中指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11000名平民丧生,近1000万人逃离家园。联合国强烈谴责一切针对平民和民用设施的袭击,这些袭击必须立即停止。

古特雷斯表示,近期围绕核电站的煽动性言论和事件再度涌现,他敦促各方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以确保核安全和核保障,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古特雷斯强调,应尽快结束俄乌冲突,寻求和平的到来。

黎巴嫩外长:伊朗不想卷入冲突

在黎巴嫩发生大规模通信设备爆炸、以色列空袭贝鲁特导致黎巴嫩真主党高级指挥官死亡后,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间的军事冲突迅速升级,引发外界对该地区爆发全面战争的担忧。对此,黎巴嫩政府将希望寄托于美国,呼吁美国政府阻止战争。

据法新社9月24日报道,黎巴嫩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布·哈比卜当天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一次活动中表示,美国的表态“不够有力”,他认为美国是“唯一能够在中东和黎巴嫩问题上发挥作用的国家”,希望美国能够加强外交努力。他还透露,他确信伊朗不想卷入冲突。

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24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拜登说:“全面战争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即使局势已经升级,仍有可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联合国大会讲话

哈比卜对拜登的讲话感到失望,他表示,“这一发言不够有力,前景也不乐观,无法解决黎巴嫩问题”。但哈比卜称,黎巴嫩政府依然对美国抱有希望,他认为美国是“唯一能够在中东和黎巴嫩问题上真正发挥作用的国家”,“美国是拯救黎巴嫩的关键”。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纽约联大期间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4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纽约联大期间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

王毅首先转达了习近平主席对佩泽希齐扬总统的亲切问候。王毅表示,中伊都是文明古国,为人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建交53年来,两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中方始终从战略和长远角度把握中伊关系,愿同伊方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助力各自国家发展,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推动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王毅说,无论国际地区形势如何变化,中方始终是值得伊朗信赖的伙伴,将一如既往支持伊方维护主权安全、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伊内政和制裁施压。中国和伊朗都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应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巴以冲突问题上,中国将坚持公道正义,推动停火止战。我们支持伊朗和沙特等地区国家继续改善关系,通过团结协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把中东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支持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团结一致,发出更强有力声音,早日实现中东持久和平。

佩泽希齐扬请王毅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表示伊中友好源远流长,伊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致力于发展对华友好,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面合作计划。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面对一些国家大搞单边主义、霸凌霸权,伊中应加强合作,携手应对挑战,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中国一直为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中东正在上演的人道悲剧,期待中国为停火止战、缓解人道危机发挥更大作用。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