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气质上的共性显然不只是由故事文本本身决定的。面对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型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站在一个14亿人口市场的基点之上,新时代将中国文化从业者们摆到了一个新的格局高度上,也对中国文化从业者发出了使命的呼唤。正是因为我们处于不同于美日文化黄金年代的范式场景,所以也不必完全沿循着它们过往的道路去超越,因为我们有着自己的目标。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一点,我们借用前不久在中国出版的《OO年代的想象力》一书对日本动漫内核的分析来展开讨论。

作者宇野常宽总结到了千禧年日本动漫创造的两种叙事范式。一种是以《新世界福音战士》(后简称:EVA)代表的家里蹲/心理主义,另一种是以《大逃杀》《死亡笔记》代表的“决断主义”,以此阐释日本社会在新世纪初,大众面对小泉纯一郎新自由主义改革与奥姆真理教地铁毒气事件的社会心态与情感结构。

当日本社会面临传统“宏大叙事”解体,社会和历史无法给人提供“生存意义”和“真实价值”,身份认同不再是通过“做了什么”,而是通过“自我是什么,经历过什么创伤”。不再信任社会性的自我实现,面对问题不再期于“做些什么改变现状”,而是“想出自己能被接受的理由”。这样就有了《EVA》里碇真嗣式的主角,既然社会(表征为真嗣的父亲碇源堂)是无能、混沌且狂热的,做出任何抉择都会伤害他人,不如不做任何选择,拒绝驾驶机甲,拒绝负担拯救世界的社会期待。

整个《EVA》系列围绕着这个拧巴男主如何成长展开,他哪怕是把希望寄托于有美少女无条件式的接纳并代替其做出抉择,幻想能谈一种能顺便拯救世界的恋爱,也不肯主动抉择的程度,这种态度也是“世界系”动漫的雏形。

可新自由主义式生存竞争真正凶残地袭向没有任何社会力量依靠的个体时,这种心理主义在现实层面显然是荡然无效的。不行动的选择智慧在大逃杀游戏中被收编为众多选择之一,并承担需要因此输家的命运。社会依被视作混沌,无意义更是理所当然,但每个人必须在没有明确凭据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义无反顾做出抉择,承担“必要的恶”,只有通过政治性的短暂胜利才能证明自身的合法性,《死亡笔记》的主角月夜神便彻底的贯穿了这种心态。而如何在参与大逃杀游戏过程中停止整个大逃杀游戏,又孕育出了“幸存系”动漫。

对《OO年代的想象力》全书进行几句话总结就是,EVA式的心理主义叙事早已被的大逃杀叙事拍扁,而超越大逃杀叙事的可能性还未有太多进展。书中给出了几种所谓超越的可能性,但大体也还是“捍卫日常生活”“寻找‘中间’共同体”“谦逊温和的反思斗争”,这类叙事也是和近年人类学和非虚构写作等贡献的鸡汤大差不差,比较典型的是项飙的“重建附近”。

在《鱿鱼游戏》和各种《绝地求生》式大逃杀游戏模式依然火爆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心理主义、大逃杀、幸存系等等源自千禧前后庞大叙事崩坏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并非日本独有,在借由日本文化影响力实现扩散后,相当程度上也成为了一种全球文化创作的共同时代烙印。

这种烙印仍在持续影响着文化创作者,而且起码从日本的情况看,日本文化从业者们能否对当年崩坏的叙事实现重构与超越是很成疑问的,因为作为整体的社会,以及掌控社会的国家机器首先给不出一个整体性的存在目的,作为集体陷入了存在意义的虚无之中,那么文化从业者基于个体进行的思考和对超越的想象自然就容易滑向鸡汤,玄学甚至虚无。欧美的文化从业者们今后也很可能面临类似的问题。

时代烙印的影响对创作者本来不是坏事。很多创作者的动机都是对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化影响的想象性复刻与改进。问题在于创作者需要头脑清楚的区分自己少年时代的文化精神烙印与当前这个时代精神需求间的区隔,能平衡好两者间的关系。

这一方面取决于创作者自身的知识视野格局。比如,大刘写《三体》从文革时代开始,并不是为了搞伤痕和反思文学,而是为了给整个故事找一个精妙的起点。而五六代大导们就算拍现代题材,很多时候也是为了“当年那点醋”而包一盘饺子,并傲慢的认为他们那碟醋就是今天这个时代的解药。

另一方面,需要社会与时代首先给出一个大方向的答案。时代的方向越不清晰,作者就越容易分不清自己当年的文化烙印与现实的时代精神需求间的区别。日本社会目前就是如此。

理清了这层逻辑,我们才能看清贯通于破球黑猴哪吒三个作品中那种共同的气质是什么,以及它们要超越的终究是什么。

在哪吒和黑猴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出80后少年时代的文化烙印影响,比如《悟空传》对黑猴主创们的影响,网文体系对哪吒的影响。二者共有的反抗天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吃人修仙体系,阴谋论世界观等等。

我们甚至也可以用《OO年代的想象力》中的两种叙事范式来往哪吒身上套。比如第一部《魔童降世》可以从家里蹲/心理主义的视角来理解。最核心的两个角色哪吒与敖丙的行动逻辑大多是建立在对如何克服自我叙事的创伤之上。哪吒面对的是因“魔”的身份而遭众人排挤歧视孤立的境遇,影片大半哪吒向外交往受挫后也选择了自闭摆烂,承受放任式的孤独。敖丙面对的是自出生便被单一路径框死,以严苛训练要求去承担整个龙族命运的重担,承受压抑式的孤独。社会期待赋予二人的身份与角色自发意愿的张力,被申公豹台词中的“人心中的成见”一词点题。

第二部《魔童闹海》,更多角色的出场刻画和反抗阴谋也有一丝决断主义的色彩。细究下来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伦理观,不同角色为达成目标行动上的妥协与冲突,戏剧性丰富起来的同时格局也实现了对前作的超越。申公豹有着“小镇做题家”的刻苦与隐忍,导演饺子在答观众问时说这个角色说话结巴的设计就是体现他长期受到排挤,性情执拗被逼成结巴。殷夫人对孩子无限开明包容,李靖秉持古板大义,东海龙王敖光笃信厚黑学下大棋,西海龙王敖闰遁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虚无…最终一切都卷入到无量仙翁为实现阐教霸业谋划的残酷阴谋。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