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营救飞虎》的定档海报以极具张力的画面 —— 绘有鲨鱼标志的 P-40 战机拖着烈焰俯冲,飞行员纵身跃出,宣告这部聚焦二战时期跨国救援的历史题材影片将于 9 月 3 日登陆全国院线。当天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日,影片由黄建新监制、刘浩良编剧并执导,韩庚、米切尔・霍格、陈永胜、王丹妮等领衔主演,将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一段鲜为人知的救援行动搬上大银幕。
48 小时极限救援:历史缝隙里的英雄群像
影片取材自 1944 年真实历史事件:美军飞虎队飞行员空战中被日军击落被俘,我党潜伏人员与港九大队战士组成六人小队,需在 48 小时内突破日军封锁完成营救,并将关键情报送达盟军。预告片中,韩庚饰演的潜伏者 “欢少” 与陈永胜、王丹妮等饰演的游击队员并肩作战,在复刻的日占时期香港红磡、湾仔街景中展开巷战,海蚀洞实景拍摄的爆破戏凸显绝境中的生存张力。
这段尘封历史背后,是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在敌后战场的抗战奇迹 —— 他们不仅营救了数十名盟军飞行员,更以 “孤悬敌后却愈战愈勇” 的韧性,成为华南抗日的中流砥柱。刘浩良导演通过 “极限时间 + 密闭空间” 的叙事设计,将宏大战争史诗浓缩为一场关乎信任与牺牲的小型战役,黄建新监制则为影片注入了历史题材创作不可或缺的厚重感。
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双重校准
为还原 1944 年香港战时质感,剧组耗时数月复刻日占时期街景细节,从霓虹灯牌到军装纽扣均参照史料考据。森博之饰演的日军军官与韩庚角色的对手戏,在预告片中已显戏剧张力 —— 暴虐审讯与冷静周旋的碰撞,折射出正义与邪恶的终极对抗。影片通过美军飞行员(米切尔・霍格饰)与中国战士的文化隔阂与最终共情,解构了 “英雄主义” 的多元形态。
选择 9 月 3 日上映,使影片成为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系列活动的特殊注脚。当天,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阅兵式,《营救飞虎》则以光影为媒介,呼应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的纪念主题。正如监制黄建新所言:“这段历史最动人的,是不同国籍、信仰的人因反法西斯信念凝聚成的力量,这恰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早诠释。”
从银幕到现实:跨越八十年的精神回响
影片中 P-40 战机的鲨鱼涂装与阅兵式上的现代化装备,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历史学者指出,港九大队的救援行动印证了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战略意义,影片对 “国际合作” 的呈现,与 80 年后多国政要出席纪念活动的现实形成微妙呼应。
目前,影片已进入上映倒计时。当观众在影院见证那架燃烧的战机划过夜空时,或许能更深刻理解:80 年前那些无名战士用生命守护的,不仅是同胞与盟友的安全,更是人类文明免于法西斯蹂躏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