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和去年夏天发售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有着显著的相似之处,都以高新技术创造性结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以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讲述了东方传奇故事,都以慢工出细活的坚持体现了“慢即是快”的辩证关系。
电影、电子游戏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既需要工业化、规模化产品的稳定产出,也需要提振信心、拓展增量的现象级标杆。《哪吒之魔童闹海》接连刷新国产电影、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等纪录,创造了电影工业水平里程碑式的突破,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行业。《黑神话:悟空》展现了电子游戏作为“第九艺术”的魅力,带动了地方文旅发展,并发挥了国际传播的重要作用。硬币的另一面是,这类出圈破壁项目的难度大、投入多、周期长、风险高。面对周期压力、机会成本以及诸多的不确定性,文化产品如何坚持“十年磨一剑”?
首先得益于创作团队的热爱与耐力。无论是屡创纪录的“哪吒”还是蜚声海外的“悟空”,都不是凭空而来。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背后是创作者行而不辍地“结硬寨,打呆仗”。
对饺子导演的关注从2008年的《打,打个大西瓜》就开始了,我的电脑里还保存着这部历时3年多创作的16分钟短片,在记忆中也保留着首次观看时的耳目一新之感。2009年,饺子成立饺克力动画工作室,继续动画创作。2015年田晓鹏导演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成功坚定了饺子的从业信心。他说:“如果没有‘大圣’,就不会有‘哪吒’。《大圣归来》给我当头一棒:只要和观众‘以真心换真心’,观众是愿意看好的作品的,甚至会更加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