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韩国首尔松坡区某殡仪馆内,42岁的元彬身着黑色西装,低头拭泪的画面令无数人动容。

他是第一个赶到金赛纶灵堂的圈内艺人。

只是为了看那个曾在电影《孤胆特工》(又名《大叔》)里,被他搂在怀里喊“大叔”的10岁女孩最后一眼。

停留半小时后悄然离开,留下联名花圈上简短却沉重的“愿”字。

这一幕,仿佛重现了15年前两人合作的电影中,他抱着浑身是血的小女孩嘶吼“睁开眼睛看看我”的片段。

只是这一次,现实中的金赛纶再未醒来。

2010年,31岁的元彬与10岁的金赛纶在电影《孤胆特工》中相识。

片中,元彬饰演的“车泰锡”为救被黑帮绑架的邻家女孩“郑小米”孤身血战;

戏外,他成了金赛纶口中的“元彬叔叔”。

彼时,刚凭《蓝色生死恋》跻身顶流五年的元彬,对比自己小21岁的金赛纶非常照顾。

拍摄期间,元彬不仅细心指导她的演技,知道金赛纶喜欢Hello Kitty,还送了她凯蒂猫的电脑;

甚至怕金赛纶吸二手烟,硬是在三个月拍摄期里戒掉了烟瘾。

金赛纶曾在社交平台发文感谢:“即使是一个擦肩而过的孩子,他也如此关心我。”

每次宣传电影,元彬都带着金赛纶。

金赛纶坐在元彬身边,为了听清楚金赛纶说话,元彬特意弯腰低头的画面充满了爱。

两人一起参加颁奖典礼,元彬紧紧牵着金赛纶的手,就像一个长辈拉着一个还没见过世面的孩子。

只是,当年金赛纶的头上居然戴着一朵大大的白花,这是非常不吉利的。

如今看来,似乎从那时起,就预示着今天的结局。

此后多年,两人虽未频繁公开互动,但元彬始终默默关注金赛纶的成长。

以为现实中的金赛纶也能够像电影中的那个小姑娘一样坚强,没想到,再见面竟是天人永隔。

不过,从荧幕到现实,这场跨越15年的守护让人动容。

3月16日公开呼吁法国收回位于美国纽约港自由岛的自由女神像,称“美国不再体现该雕像所代表的价值观”

自由女神像由法国人奥古斯特-巴托尔迪(Auguste Bartholdi)设计,是法国送给美国的礼物,既是美法友谊的象征,也是美国的象征,于1886年10月28日揭幕,以纪念美国《独立宣言》发表一百周年。

2024年4月5日,位于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遭遇雷击

16日这天,格鲁克斯曼在他的独立小党“公众广场”运动的一场集会上称,美国应当将这座作为法国人民礼物的自由女神像送回法国,因为美国选择了与“独裁者”站在一起。

“对于那些选择与‘独裁者’站在一起、解雇要求科学自由的研究人员的美国人,我们要说:把自由女神像还给我们!”他说,“我们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你们,但显然你们已不再珍视它。既然如此,把它还给法国会很好。”

报道认为,格鲁克斯曼上述言论可能指的是美国暂停援助乌克兰并示好俄罗斯的政策。

格鲁克斯曼还说,如果在特朗普新政府新一轮解雇潮中失业的美国人选择移民,法国可能会从中受益。

他说:“我们要对美国人说的第二件事是:‘如果你们想解雇你们最优秀的研究人员,如果你们想解雇所有那些通过自己的自由、创新意识、质疑和研究精神使你们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人,那么我们将欢迎他们’。”

资料图:拉斐尔·格鲁克斯曼

这位欧洲议会议员还发出了“开展一场伟大的民主抵抗运动”的呼吁,以对抗“我们国家的特朗普和马斯克粉丝俱乐部”。

法新社称,格鲁克斯曼在一份传单中呼吁,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法国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为代表的“极右翼国际”,人们要建立一支“有分量、有行动、维护我们的座右铭——自由、平等、博爱的力量”。

他说:“我们在这里发起的无疑将是我们各自生命中最重要、最艰难的战斗,是捍卫法国和欧洲民主的伟大战斗。”

格鲁克斯曼在去年欧洲议会选举时曾为法国社会党带头人,得票率超过13%,最近也对竞选下届法国总统表达出积极意向。此人曾在涉华问题上大放厥词,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欧关系。2021年3月,中方决定对欧方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的10名人员和4个实体实施制裁,其中就包括格鲁克斯曼。

鲁比奥16日接受CBS《面向全国》节目采访

【环球网报道】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乌克兰“RBC.UA”新闻网报道,美国国务卿鲁比奥16日接受CBS《面向全国》节目采访时,披露了结束俄乌冲突的A、B计划,并就日前与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通话等问题回答主持人提问。

鲁比奥16日接受CBS《面向全国》节目采访

“A计划是先让交火停止,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B计划,也就是进入第二阶段,即让所有人都坐到谈判桌前,也许不是这样——也许需要一些穿梭外交,以此找到一种持久的方式,永久结束这场冲突,并能尊重每个人的需求等。”鲁比奥节目中说,“但我们在完成第一步之前,我们甚至无法进入第二步。”

“RBC.UA”新闻网称,鲁比奥还在节目中谈及本月15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通话,以及其对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本月13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的看法。

“我认为那是一次充满希望的会谈。正如我反复说过的,我们不会公开谈判此事。希望我们能很快宣布一些消息。我不能保证这一点,但我确实认为这次会谈充满希望,交流也充满希望。”鲁比奥说。

“RBC.UA”新闻网提到,鲁比奥同时承认,解决俄乌冲突存在挑战,因为这场冲突是多方面的,“没有人会说这很容易”。

据塔斯社报道,鲁比奥于本月15日致电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报美方决定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军事行动。报道称,双方还讨论落实俄美高级官员2月18日会晤达成共识的具体问题,并同意保持联系。

当地时间13日晚,普京与威特科夫举行闭门会谈。据俄媒报道,此次闭门会议于当地时间14日凌晨1点30分结束。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4日说,普京已通过威特科夫向特朗普转达涉乌克兰问题的意见。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16日表示,俄方正在为普京与特朗普的会晤做准备,一旦有必要,会晤将会举行。同日,威特科夫表示,在与普京进行“积极的”会谈后,他已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详细汇报了会谈内容,并预计特朗普和普京会在本周内进行交谈。威特科夫还称,美国也和乌克兰方面保持着沟通。

美军袭击也门民用基础设施,伊朗最高领袖发文声援也门

当地时间3月16日,也门首都萨那,一名男子走过被美国军队轰炸的建筑废墟 图据视觉中国

据报道,在美国15日对也门胡塞武装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后,俄罗斯外交部16日表示,俄外长拉夫罗夫已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话。拉夫罗夫敦促美国停止对胡塞武装的袭击行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暴力,各方应进行政治对话。”

不过目前看来,冲突已经进一步升级,且各方的表态都较为强硬。据环球网报道,在被问及是否有可能对伊朗采取直接军事行动时,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放话称,“所有选项都在考虑范围内”。他表示“不排除对(支持胡塞武装的)伊朗动武的可能性”。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则警告称“若受到威胁,定会予以回应”。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表示,会“毫不犹豫”反击美军,“我们将针对红海和阿拉伯海上航行的所有美军。”胡塞武装16日的声明称,美军的所作所为是“彻头彻尾的反人类战争罪”,也是对也门主权的公然侵犯。

法国总统马克龙3月5日发表全国电视讲话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16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15日表示,他希望说服欧洲国家停止采购美国军火,转而购买法国以及欧洲国家的武器装备。

法国总统马克龙3月5日发表全国电视讲话

多年来,马克龙一直呼吁欧洲国家将国防开支转向购买本地产品,他表示希望能说服其他目前“正在购买美国产品”的欧洲国家转向从近处采购。当地时间3月15日,马克龙在接受《尼斯晨报》和《巴黎人报》等多家法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的目的是说服那些已经习惯从美国购买装备的欧洲国家。”他补充说:“应提议让购买‘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国家)去买法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新一代SAMP/T型地空导弹防御系统,让购买F-35战斗机的去购买(法国的)‘阵风’战斗机。这才是提高生产率的方法。”

本月,荷兰和比利时确认仍计划从美国采购F-35战斗机,而葡萄牙则因为“在北约背景下美国的近期立场”而宣布放弃购买F-35。加拿大15日宣布,“鉴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将重新考虑采购F-35的计划,澳大利亚也在考虑是否有必要继续从美国引进核潜艇。

据《尼斯晨报》报道,马克龙表示,他已要求法国军工企业减少繁琐手续并降低成本,使其参与竞争的产品更具吸引力。

据此前报道,3月6日,欧盟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峰会,会议通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重新武装欧洲”特别融资计划。该计划总额达80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3000亿元),目标是构建“一个安全且具有韧性的欧洲”。冯德莱恩表示,“重新武装欧洲”计划将突破现有防务体系的限制。此举被视为欧盟试图摆脱“安全附庸”地位、重塑战略自主的关键一步。

对F-35说“不”,美国盟友葡萄牙打响“第一枪”

在美国一度叫停对乌克兰军事援助导致乌军的美制“海马斯”火箭炮失去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后,最近欧洲对于美国武器心存疑虑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如今终于有美国盟友开始对美国F-35战斗机说“不”了。

十大以刺客为主角的最佳动作片

电影里的刺客很有吸引力,因为他们的工作通常很复杂。观众惊叹于他们潜入戒备森严的场所、除掉目标的能力,或是用狙击步枪远距离命中目标的本事。有些刺客无意杀害普通人,他们只是想惩罚那些最初将自己引入这一行的人。不管站在哪一方,我们都喜爱(或惧怕)这些角色。以下是那些刺客担任关键角色的最佳动作片。

10. 《喋血双雄》(1989 年)

夜总会女歌手珍妮(叶蒨文饰)在小庄(周润发饰)最近一次任务的交火中失明后,这位黑帮刺客决定退休。但他想赎罪,于是接下最后一单,好凑钱为珍妮做恢复视力的手术。事情会按计划进行吗?

香港电影的巅峰之作

吴宇森最近翻拍了这部 80 年代的热门影片,它曾是吴宇森进军好莱坞的垫脚石。新版很不错,但还是推荐看原版。这是一部精彩的动作惊悚片,欢快的粤语流行歌曲、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和酷炫的动作场面为影片增色不少。昆汀・塔伦蒂诺、杜琪峰和罗伯特・罗德里格兹都对这部电影赞不绝口,让心存疑虑的人也认可了它的品质。

9. 《通缉令》(2008 年)

《通缉令》中的办公室职员韦斯利(詹姆斯・麦卡沃伊饰),收到一个神秘组织邀请他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刺客时,内心十分高兴,毕竟他的工作实在乏味。但他不知道,新雇主和同事,包括行事果断的朱莉娅・福克斯(朱莉饰),都不可信。

事出反常必有妖

论夸张刺激的动作场面,很少有电影能比得上《通缉令》,里面的人能射掉昆虫的翅膀,还能让子弹转弯。导演提莫・贝克曼贝托夫曾担任过摄影师和广告导演,他对美学的敏锐眼光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宏大的建筑镜头和对家具摆件等小细节的聚焦都很出彩。整部影片由多个精彩的动作场景串联,迷人的朱莉也为角色注入了活力。

8. 《十三刺客》(2010 年)

在《十三刺客》中,残暴的松平容保(稻垣吾郎饰)即将被任命为幕府议会议员,有一些人不愿看到此事发生。于是,12 名江户时代的武士和一名猎人接到了除掉他的任务。但这绝非易事。

节奏紧张刺激

导演三池崇史在《十三刺客》中毫不含糊。很少有电影的最终决战能长达 45 分钟。有趣的是,在激烈战斗的同时,三池崇史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合理的支线情节。画面十分精彩,得知影片极少使用电脑特效后,你会更加惊叹。影片上映 15 年后,依然是 21 世纪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7. 《尼基塔女郎》(1990 年)

吕克・贝松的《尼基塔女郎》中,安妮・帕里洛德饰演尼基塔。尼基塔在一次持械抢劫中杀害警察,被判终身监禁。一个神秘的政府机构看中了她的潜力,伪造了她的死亡,并招募她成为一名职业刺客。但当她陷入爱情时,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爱情与工作的冲突

贝松凭借巧妙又犀利的剧本、真实可信的角色,让 “我们需要你为我们工作” 这个老套故事焕然一新。他让尼基塔坚强外表下的脆弱显露出来,还在情节中加入了许多引人深思的对话。动作场面也很精彩。难怪这部电影被改编成了两部电视剧。

6. 《借刀杀人》(2004 年)

智者不涉爱河?

“也许爱情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喜剧一定是,我们希望用一部轻松愉悦的爱情喜剧,让大家短暂地逃离现实。”《真爱营业》导演、编剧吴雅文在首映礼上说。

3月11日,爱情喜剧电影《真爱营业》在北京举行“真爱三包晚会”首映礼。导演、编剧吴雅文,主演郑合惠子、左凌峰、刘同、贾冰等主创齐齐亮相映后,同观众分享了此次拍摄的感悟和趣事。该片将于3月15日全国上映。

首映礼现场

《真爱营业》讲述了合约情侣博主徐小梨(郑合惠子 饰)和“雇佣男友”郝楂(左凌峰 饰)突遇一场掉粉危机,面对流量的骤减、老板的施压,徐小梨无奈之下策划了一场假结婚大事件。

《真爱营业》海报

《真爱营业》是吴雅文自编自导的首部银幕大电影。首映礼上,她表示此次的创作缘起是关注到网上一则“箴言”,所谓“智者不涉爱河”。“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我们每个人每天至少会撒25次谎,尤其是女生在很多场合下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没办法完全做自己。我先写了徐小梨这个角色,虽然她满嘴跑火车,其实是一个敢于去追求真爱的人。的确,当下很多年轻人都不相信爱情了,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渴望一份甜甜的、美好的爱情。”

入围柏林主竞赛,豆瓣不及格,口碑两极分化……

影片于3月8日在国内正式上映,但豆瓣仅5.4分,口碑两极分化严重。

《想飞的女孩》

如果把时间线再拉长一点,回到文晏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水印街》(2013),我们就能发现其中藏着一脉时代叙事的创作路径。

《水印街》精准捕捉到了在智能设备、导航设备改变人们生活的时代来临前,那些不为变革所动的、在地图上无法被标记出来的街道所代表的巨大意志。


《水印街》

《嘉年华》则借由小米(文淇饰)拍下的一段手机录像,切入到女性受害的创痛记忆,那足以影响几代女性的生命体验。

豆瓣5.5和6.2 但我们总是会推荐他的新片

身体、语言和未来

《裹尸布》与大卫·柯南伯格的电影

了解更多关于大卫·柯南伯格:

戛纳开始前,我恶补了20部他的长片

大卫·柯南伯格总是和他们推销的不太一样。如果要问,他们是谁?或许是发行公司的错误营销,总是用诱人的预告片和“蓄意挑衅者”的印象来炒作这位导演,但这种错位也来自一种过去的印象,来自那个脱胎于恐怖类型片的柯南伯格曾带给我们的记忆。那个柯南伯格已经不在了(更准确地说,是从《东方的承诺》这部集大成的情节剧开始),或换句话说,他已经不再对挑衅感兴趣,尽管在更深层,他在电影中思考和实践的从来没有改变,他的电影也从未是挑衅的。

众所周知,柯南伯格的影片常常会表现推销科幻高概念的上层人士,但这前一个词也正是问题所在,广告的概念是柯南伯格影片中的现实副产品。观察柯南伯格的新作在主流电影节“石沉大海”,似乎是一项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当这些看似高概念的影片时刻都在警惕这种对概念的贩卖一样。

回想《未来罪行》(Crimes of the Future, 2022)宣布拍摄前,北美发行商NEON高调购得其发行权,炫耀身体恐怖大师的归来,但仅仅两年后,《裹尸布》(The Shrouds, 2024)似乎成了戛纳不可触碰的烫手山芋,和前作一样当然没有获奖,精明的商人也不再对其感兴趣(NEON发行的影片连续五年获得金棕榈奖,近乎能让人在背地里说些不好听的阴谋论)。

柯南伯格新片《裹尸布》剧照

从两部影片的宣传口径上,已经能看出一些端倪,但如果《未来罪行》的确献上了一些诱人的图像用于“预告”(预告片的英文为“teaser”,而teasing这个词的本意——也是诱惑的一种),《裹尸布》则干净得令预告片剪辑师无从下手,只好将其四分五裂,将沉思的节奏强行套入某种高速悬疑片的模版中(尽管这位作者从未拍过这样的作品)。这种整形从表面看失败至极,但我们都知道,如果一部电影无法被宣传成他们所想的样子,那对影片本身绝对是利好消息,恰恰证明了其秘密和身躯无法被轻易地切成小块。

如何描述柯南伯格的电影?我们可以首先假设它是一种从正面拍摄的影片。这体现在对眼前世界没有遮盖地展示上,当他面对自己电影中光怪陆离的概念和人物时,这位医学出身的导演喜爱结实的面部特写,并令景框内的元素保持精简。面孔经常被安置在广角镜头黄金分割线外稍显不平衡的位置,镜头的畸变恰到好处地令头颅略显拉伸,凸显出某些脸部纹路。他拍摄肌肤、躯干和器官,当然也少不了义肢和器械,摄影机同样地诚实和敞开。

柯南伯格新片《裹尸布》剧照

作为一位高效的导演,柯南伯格不过量拍摄,对即兴也十分节制,因为他尊重书写的文字(这点稍后再议)。与此同时,这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将内部的不可见用手术刀剖开,为我们展示它的表象,乃至书写关于内部器官和骨架自身的虚构。走向虚构是关键的,因为正如《未来罪行》中所言,艺术的哲学基础是对抗物质本身的无意义。

因而,还有表演。诚然,在他上世纪的“身体恐怖片”中,奇观化的效果往往出自对身体的化妆(《变蝇人》、《录影带谋杀案》等),但随着他与一系列演员的持续合作(尤其是维果·莫滕森、罗伯特·帕丁森、文森特·卡索等),柯南伯格越来越摆脱类型片的化妆所呈现的感官冲击,他更喜欢直接面对演员本身,捕捉他们身体表面的质地与怪诞,或静止或歇斯底里。如果说在早期作品中,疾病以一种在身体上作画的方式变得触目惊心,那么在后期柯南伯格的作品中,病症开始逐渐内化。医学的某一分支认为皮肤病是身体内部紊乱的外化表现,尽管要证明它的存在,乃至发现其根源,依旧是相当困难的,它要求一种通往内部的观看方式。

《变蝇人》

如果《星图》(Maps to the Stars, 2014)展现了当代好莱坞的刺眼阳光(柯南伯格唯一在美国拍摄的作品),以及演艺界对年轻明星们的慢性屠杀,它首先体现在摄影机对这些(白人)演员的皮肤不可思议的接近中,其中能看到他们的肤质显现出磨砂一般惨白的塑料感。

《星图》呈现了电影工业中近乎乱伦般的景象,其中充满了先天畸形的孩子。在这部最悲观的情节剧中,一切都在家庭关系的内循环中互相抵消,唯有创伤之下的孩子们在疾病中获得源自死亡的连结(通过保尔·艾吕雅的诗歌)。

《星图》

以此来看,《欲望号快车》(Crash, 1996)反而是他最乌托邦气质的作品,尽管它无时无刻在接近死亡,但影片只是拍摄了这些残疾的身体们如何组建自己的集体和法则。人们无疑是要带着疾病生活的。

《欲望号街车》

关于正面的诗学还有一道隐线——柯南伯格的另一项毕生主题是对20世纪小说的改编,从威廉·巴勒斯、J·G·巴拉德到唐·德里罗,当然还有对菲利普·K·迪克等作家的无限敬意。在这个层面上,不安感以一种精确的话语和听觉存在,因为人类的身体同样也是传递语言的器皿,因此也是传递概念和思想的载体。因此,电影人直接将小说的文字变成演员的武器,制造一种特异的口音。这种倾向和学术无关,它只关于加强身体的强度。正如让-吕克·戈达尔将他的瑞士口音变成其作品声音系统的关键元素,在聆听柯南伯格的人物说话时,我们时常感觉英语这门语言经过了某种过滤,如同第一次被听见一样。这样的语言要求我们去适应它。

对于不少人而言,这样不自然的间离感似乎消除了触动的可能,但对于柯南伯格的电影,这层声音的体验同样提供了一条通向奇妙且不可见的思想的通道,并重返电影最重要的载体:它的演员。在《大都会》(Cosmopolis, 2012)中,通过对原著台词的直接挪用,罗伯特·帕丁森以及其它演员,俨然都成为了德里罗文字的肉身。

《大都会》

在演员靠近其人物的过程中,电影不仅透过正面的拍摄强化身体表象的细节,而演员的具体强度事实上更透过语言来产生,当近乎书面的语言表达被抽象地被放入了人物的口中,但正是这样的话语——某种专业的、科学的、乃至庄严的东西,透过她/他们的发声,穿透了演员,令其身体更棱角分明,也反过来赋予了文本实体。

回想柯南伯格拍摄于1970年的第二部“地下电影”《犯罪档案》(Crimes of the Future),声画分离已经为这种异样的语言做好了准备:一个轻声细语的男子说着一些科学论文式的画外音,讲述生物学进化的新可能,或者说新的虚构。这样的声音已经有了学术的严谨,但同时还有科幻小说中疯狂科学家演说一般的底色。

拍摄于半个世纪后的《未来罪行》并非前者的改编,但其中关于“未来的身体”的假说,不仅关乎到人类的痛觉,同样也危及到语言的未来。某种程度上,它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用不同的语言来定义“未来”这一词语的作品,尽管这一未来本身已经像是一个过去:通过将自己在九十年代末写作的剧本不加改动地“翻译”成电影,柯南伯格明确了自己的目的并非观测当下信息社会的未来,而是将“未来”视为一个永远正在前来的可能性,以及“未来”作为一个概念如何被诠释的问题。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