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剧口碑不佳仍是国庆档TOP3,王俊凯功不可没

国庆档结束了,《749局》虽然口碑不佳,但凭借科幻题材成功跻身国庆档票房前三。《749局》在国庆档后增长空间有限,总票房或定格在4亿元左右,以此估算,出品方最终票房收入约为1.5亿元。

这次主演王俊凯功不可没。王俊凯饰演的少年马山曾是749局选拔的超常儿童之一,数年后再次被局方找到并带回局内。可以说,他的表现为影片扛起了不少票房。王俊凯在饰演马山这个角色时展现出了活力和帅气,让我觉得非常搭。特别是那段开场的跑酷戏码,简直帅爆了!他的表演让这个角色更加生动,让人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好感。

帅气的外表和充满活力的演技让马山这个角色变得更加立体和有吸引力。期待看到王俊凯在未来的作品中继续展现他的演技和魅力,带给观众更多惊喜。

《有歌2024》今日官宣,有歌的世界会更好!

这个世界为什么要有歌?

因为,

有歌的世界会更好!

由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vivo独家冠名的全新音乐综艺《有歌2024》今天正式官宣,将于10月11日起每周五20:20在浙江卫视、Z视介、腾讯视频同步上线。《有歌2024》将以“寻找华语乐坛下一首大热金曲”为核心,集聚众多专业音乐人,和观众一起共同见证新声力量的成长与有歌的美好。

《有歌2024》邀请了一直对音乐坚持初衷、保持热爱的唱作人作为节目“寻歌官”:

李宇春: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人,有着独树一帜的音乐品味与创作才能,《下个,路口,见》《和你一样》《蜀绣》等作品,巧妙融合了摇滚的热情与流行的韵律,深受乐迷们的追捧。

蔡健雅:以其多变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嗓音著称,加之出众的创作才华,写出了一系列情感饱满、歌词简约却直击心灵的歌曲,如《呼吸》《陌生人》及屡获金曲奖的《空白格》等。

汪苏泷,在华语乐坛以卓越的作词作曲才能广受赞誉,他的《有点甜》《万有引力》《年轮》等作品传遍大街小巷,深受听众喜爱。

张信哲,情歌王子,作为华语乐坛的资深前辈,以其深情细腻的音乐作品和温暖深情的嗓音闻名,经典作品《过火》《爱如潮水》《信仰》等至今仍被大家反复改编翻唱。

美对华称呼变了!中方宣布冻结全部资产;拜登主动求放过

近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

驻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了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举办的跨大西洋地缘政治、经济和金融论坛。在论坛期间,伯恩斯表示,拜登政府通过关税政策阻止了所谓的第二波“中国冲击”,并强调“中方产能过剩”和“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物资”等问题。伯恩斯还警告称,可能会对中国企业实施更多的制裁措施,并呼吁欧洲盟友共同采取行动。根据大西洋理事会发布的演讲实录,伯恩斯在谈及中美关系时表示,中美是“系统性竞争对手”,并强调必须谨慎处理这种关系。

美国将中国视为其主要战略对手,这一态度由来已久。然而,现阶段相比于“最大竞争对手”,伯恩斯更将中国称为“系统性敌人”,此措辞显现了明显的对抗意味。显然,伯恩斯对中美关系的解读是有偏差的。中美关系无疑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美国试图将其意识形态强加给中国,这无疑是一种霸权主义行为。这类政策理念既错误又危险。中美完全可以进行良性竞争,而不是美国单方面地对中国进行遏制和打压,试图从各个领域对中国进行封锁。

作为驻华大使,伯恩斯不仅没有致力于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两国的和平和稳定,反而主动挑起和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局势,这已超过了是否称职的问题。通过对比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美国所做的工作,可以明显看出伯恩斯的言论令人多么愤怒。本质上,伯恩斯只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执行者,无论是拜登政府还是拜登可能的继任者哈里斯,在对华立场上与伯恩斯的观点基本一致。

普京“敌对”名单曝光!朝鲜发声谴责;日本竟然对俄开火

第一件事:俄“敌对”名单曝光!

俄罗斯政府前段时间发布了一份包括47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单,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被认定与俄罗斯敌对。名单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乌克兰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此份名单的发布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在俄罗斯寻求庇护提供了新的途径。据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指示外交部确定一份“奉行与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相矛盾的新自由主义价值观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名单”。随后,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正式批准了该名单,并在官方法律信息网站上发布相关文件。

名单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是唯一未被列入的欧盟国家,两国与俄罗斯关系良好。在北约中,土耳其因在乌克兰危机中扮演调和角色,未被点名成为唯一豁免国。亚洲国家方面,除日本和韩国外,新加坡也被包含在名单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被列入名单的中国台湾地区,俄方在“台湾地区”一词后,以括号备注“中国”,这一措辞引起了岛内媒体的关注。这种做法与此前俄方在不友好国家和地区清单中的涉台表述保持一致。

当前俄罗斯与台湾地区关系的恶化,与民进党当局的举措密切相关。岛内时政评论专家郭正亮指出,俄罗斯的当前行动可能与赖清德之前的言论有关。此前,台湾地区当局领导人赖清德为了对抗大陆的统一工作,曾声称大陆如果想要实现领土完整,应先收回中俄《瑷珲条约》涉及的相关土地。这一言论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并且引起了俄罗斯方面的愤怒。俄罗斯将赖清德的言论比喻为“狗叫”,并反驳台湾地区当局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不应过于自负。

内塔尼亚胡警告伊朗:你打我,我就打你

相信很多人没有想到,以色列对黎巴嫩的这一波打击,来得又迅猛又精准。先是一轮寻呼机连环爆炸事件,紧接着就是大规模空袭。以色列的行动绝不是乱拳挥出,而是有章有法,尤其是以色列对真主党领导层的定点“斩首”,更是屡试不爽,就连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都难以幸免。目前,真主党群龙无首,以军在黎以边境大规模集结,即将发动地面战争。与此同时,志得意满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更是公开警告“抵抗之弧”的领袖伊朗,扬言伊朗下场必遭以色列的打击。内塔尼亚胡更是放出狂言,以色列的“长臂”可以触及中东任何地方。

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在以军的空袭中阵亡,这是一件足以改变中东地缘格局的大事!因为此次事件充分表明,以色列情报部门已经全面掌握了真主党高层的藏身地点,完全可以做到“定点清除”,再结合此前哈马斯领导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被暗杀,这足以表明,包括伊朗、黎巴嫩等在内,中东反以力量都被以色列全面渗透成了筛子。尽管近期伊朗还煞有其事地展开内部清理,抓了一批间谍,但从“寻呼机炸弹”事件不难看出,目前伊朗高层中也存在着亲以色列的势力。因此,在纳斯鲁拉被“斩首”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突然被转移到了一个安全地点,避免伊朗再次冒险出手。

英美货轮强闯封锁线,伊斯坎德尔导弹发起打击

当前的俄军在红军村方向打得十分拼命,只要夺取了红军村这一军事要塞,乌克兰防御部队位于斯拉维扬斯克、克拉玛托斯卡和顿河君士坦丁三大重镇就将被切断后勤补给。

乌军要想在顿巴斯战场打翻身仗,就看能否守得住这三大重镇。俄罗斯军队为了尽快取得突破,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往红军村战线投入兵力、武器弹药持续作战。在俄军数倍兵力优势和弹药优势面前,乌军唯一可以依靠的堡垒防御作用正在不断削弱。

这个时候,英美等国也是彻底急红了眼。中东战场,美国军队已经开始被卷入了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之中,美国的精力已经开始分散。

美国再也无法经历乌克兰战争的失利,否则俄罗斯会在东欧继续扩大军事控制范围,俄军还能腾出手来染指中东事务,美国霸权将从欧洲和中东地区一点点开始消亡。

为了帮助乌克兰扭转战局,美国和英国开始组织集装箱货轮不计代价强闯俄军黑海封锁线,这些武器将被送往红军村前线。

以色列炮口对准联合国维和部队,挑战全球秩序

以色列与黎巴嫩大规模开打之后,有一个国际组织的地位相当尴尬,那就是联合国驻黎巴嫩的维和部队。

从巴以冲突的表现来看,国际组织在以色列的眼中连空气都不如。否则他们也不敢轰炸联合国的医院和驻地,甚至将近东救济工程处,这个堂堂的联合国在编机构宣布为恐怖组织。但黎巴嫩维和部队与前者不同,前者没枪,可维和部队有枪。

驻黎巴嫩维和部队

黎巴嫩维和部队最早创立于1978年。当时,反抗以色列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阿拉法特的领导下,长期活动于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南部地区。为了解决这股势力,以色列入侵了黎巴嫩的南部。

可这个国家与其他中东国家不同,这个国家是信奉基督教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比较好,到现在为止也被法国视为亲小弟。因此,以色列的侵略激起了国际社会的不满。维和部队由此创立,就是为了监督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

当时的以色列确实完成了撤军,按理说维和部队也应该解散。但维和部队的驻扎期限一再延长,可见大家对以色列并不放心。

2006年真主党与以色列爆发大规模交火,黎巴嫩南部地区变成废墟。同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701号决议,要求黎以双方停止敌对行动。

新一轮巴以冲突一周年的危机与角力

10月7日,也门胡塞武装表示,该组织向以色列中部发射了两枚导弹。这距离新一轮巴以冲突自2023年10月7日爆发,正好一周年。

“像烟花一样在头顶响个不停。”当时,一名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生活的中国公民向南都记者形容火箭弹凌空飞射的情形言犹在耳。如今,加沙地带仍不平静,冲突外溢效应更让战火波及多国,使整个中东成为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尤其自今年9月以来,中东局势急转直下,冲突多点蔓延。爆炸、废墟、分离,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和持续加剧的人道主义危机让国际舆论不得不重新直面问题核心,即中东问题的本质依旧是巴勒斯坦问题。

本轮冲突对各方影响几何?停火谈判卡点在哪?未来中东能否走出周期性冲突不断的历史循环?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南都、N视频记者多方采访、梳理,剖析中东局势发展的几大焦点问题。

2023年12月14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人们在以军空袭后的建筑废墟上开展救援。

沉默48小时后,中方亮出铁证,菲律宾被釜底抽薪

南海问题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关系到区域的和平与稳定,也牵动着相关国家的战略利益。最近,中国方面在一段长时间的沉默之后,公开了一系列关键证据,这些证据直接指向了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某些行为。这一举动不仅让菲律宾措手不及,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客观、信息密集的报道,为读者提供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同时避免任何负面或批判性的内容。

在南海的波涛之下,隐藏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博弈。中国方面近期公开的录音资料,无疑为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这份录音揭示了菲律宾军方高层与中国外交官之间的对话,其中菲律宾军方明确表达了对中菲运补“新模式”的支持,这一表态与菲律宾政府此前的否认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菲律宾政府的立场在这段录音公开后出现了微妙的转变。原本坚决否认与中国达成任何协议的菲律宾,其总统马科斯的措辞开始出现软化的迹象。在公开场合,马科斯表示,菲律宾军方不会首先使用武力,这一表态被视为试图降低南海局势的紧张程度。

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于所有相关国家都至关重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一次例行记者会上指出,菲律宾执意否认客观事实,不仅损害了自身的信誉,也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中国公布的录音资料,无疑让菲律宾的否认变得站不住脚。

美发布海外军事行动次数,中国外交部回应一针见血

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各国地区发生的主要军事冲突均出现了美国的影子。日前,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公布了,关于美国在海外发动军事冲突次数的数据。随后中国外交部对美国的行径进行了回应,一针见血的指出美国霸权行径。

日前,美国记者诺顿引用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公布的数据指出,1798年到2022年,美国在海外发动了469次军事干预行为,仅冷战结束至今的短短30多年间,就发动了251次,数量远超冷战结束前190多年间的总和。这份报告中还指出,美国的军事行动目标包括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作为美国记者的诺顿更是强调,美国应该立即停止这种行为,深刻反省自己,不要再充当全球最大的战争发起者。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9月2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一再声称尊重和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然而美国国会公布的这些数据却充分体现了“美国规则”的好战本性和霸权底色。美国240多年历史上,只有16年没有打仗。随着冷战结束,外界预计美国会减少其海外军事行动,但事实却正好相反。美国在冷战后发动的军事干预行动频率是此前的7倍多。所有这些数字都还是保守估计,并不包括美国的特别行动和秘密行动等。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