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这句耳熟能详的词句在耳畔响起,我们总会想起那位一生历经风雨却始终豁达通透的文人 —— 苏轼。而纪录片《定风波》,便以这千古名句为名,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为我们和孩子打开了一扇走进历史、读懂先贤的大门。相信不少孩子在语文课本中早已邂逅过这句词,却未必能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这部纪录片,正是要带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进苏轼的世界,探寻他豁达人生的内核。
《定风波》共分为五集,每集时长 50 分钟,分别以《出川记》《湖山记》《摩羯记》《悬壶记》《结庐记》命名。这五集内容从不同维度切入,层层递进,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立体、丰满、鲜活且可爱的苏轼,打破了课本中对苏轼单一的文人形象塑造。
在《出川记》里,我们能看到青年苏轼初入仕途时的模样。他怀揣着满腔的理想与抱负,带着对天下苍生的关怀,踏上仕途之路。孩子们可以从这一集里,感受到苏轼青年时期的朝气与初心,明白一个人最初的理想是多么珍贵,也能了解到古代文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抱负与追求,这种对理想的坚守,对孩子们树立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摩羯记》则聚焦于苏轼人生中遭遇的重大挫折 ——“乌台诗案”。这起案件几乎让苏轼陷入绝境,从繁华的京城被贬至偏远的黄州,人生境遇一落千丈。但纪录片并没有过多渲染其中的苦难,而是着重展现苏轼在困境中的心态转变。他没有被命运的重击击垮,反而将这段艰难的岁月当作修炼内心的契机。在黄州,他躬耕东坡,寄情山水,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流传千古的佳作。孩子们通过这一集,能够学会以更从容、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明白困境并非绝境,只要调整心态,便能在困境中寻得新的生机。
《悬壶记》更是颠覆了人们对苏轼的固有认知。在这一集里,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苏轼不只是那个写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豪放派诗人,更是一位脚踏实地、心系百姓的实干家。在担任杭州知州期间,他发现西湖水利失修,不仅影响百姓生活,还威胁到农业生产。于是,他亲自实地勘察,精心设计方案,组织百姓重修西湖水利,还修建了著名的苏堤。这一集让孩子们看到了苏轼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的责任与担当,也让他们明白,真正的文人不仅有笔墨才情,更有务实为民的情怀,这种担当精神值得孩子们学习。
不同于语文课本中枯燥的文字讲解和知识点罗列,《定风波》用生动的画面、细腻的叙事,让苏轼真正从文字中 “活” 了过来。孩子们不再是被动地记忆苏轼的生平事迹和诗词名句,而是主动地走进苏轼的生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理解他的思想情感。这种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能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苏轼及其作品,也让学习历史和文学变得更加有趣。
更难得的是,这部纪录片还是一座丰富的语言积累宝库。主题曲化用苏轼原词,既保留了原词的韵味,又增添了新的意境,让孩子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加深对苏轼词作的记忆与理解;片中还介绍了雷州西湖命名的渊源,将历史故事与地理知识相结合,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此外,纪录片中对园林美学的呈现,也能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素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丰富的内容,都能成为孩子们作文的优质素材,让他们在写作时不再苦于无内容可写,能够用丰富而优美的中文表达眼中的世界。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妨抽出闲暇时间,与孩子一同观看《定风波》。在光影流转间,孩子们会在苏轼的沉浮人生中学会面对挫折的勇气,在他的豁达心境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同时,也能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知识与素材,提升语文素养。这不仅是一次温馨的亲子时光,更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熏陶,让孩子在感受先贤智慧的过程中,成长为更从容、更有底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