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e template for displaying all single posts *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WordPress * @subpackage Twenty_Nineteen * @since 1.0.0 */ get_header(); ?>

1959年5月4日,周总理在接见《大公报》记者时说:

  “中国人口多,任何时候要算两个账,一个是把生产增加的数字除以6.5亿,数字就不多了;一个是把每一个人多吃的数字乘以6.5亿,数字就不小了。”

  可以说,这段话的本质核心,直指一个困扰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重要战略问题——人口。

  

  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尚有1931万(修订后),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仅有956万,直接“腰斩”

  2020年、2021年我国生育率尚有1.3%、1.17%,而到2022年的统计公告我国生育率竟然为-0.06%。

  难怪联合国都发出疾呼:

  “拥有庞大消费市场和生产动能的中国一旦人口迅速萎缩,将成为全球重大挑战。”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口问题”?今日我们一同探讨。

  

  一、所谓“计划生育”

  计划生是。

  从字面上看,“有计划的生育”是这个词原本的意思,并非中国一国独有,实际上中国是个后发国家,近代人口学发展较为缓慢。

  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有西方人系统的提出了计划生育。

  1912年,美国人玛格丽特·桑格亲眼见证了怀孕过18次的母亲五十岁不到就离世之后,幡然决定终生献给计划生育。

  在当时屡遭美国时任政府打击、逮捕,可随着时代的变化,却得到了大资本家的支持。

  

  1921年她建立了美国生育联盟,开始向全世界推广计划生育。

  当时的英、美、法等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人口出生率不断骤降。

  以美国为例,生育率从1850年的5.7降到1900年的3.8,再到20世纪30年代的2.2左右。

  人口成为了一个“问题”,优生学和计划生育成为了一段时间内西方人口学家的“爱好”

  但要知道计划生育不只是包含“减少生育”,也包含了“增加生育”

  

  在这里我们还要补充一个常识,一男一女两人最少生两个孩子才能保持种群正常发展。

  再加上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因此正常的世代更替生育率为2.1%。

  随着人口学的发展,计划生育逐渐变味。

  残忍的西方人认为要达成“上等人多生,下等人少生”“本国人多生,外国人少生”的目的,需要通过计划生育来达成。

  这样荒谬的言论,居然刊发在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期刊上(《科学》26 August 1932)。

  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迹象表明,西方某些团体通过粮食价格、思想洗脑等方式在操控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

  而在新中国这边,一般认为第一次提出“控制人口”者是马寅初。

  1907年马寅初作为大清朝官派留学生,到耶鲁大学学习,随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回国后担任北大等名校教授。

  正是在留学这段时间,他接触到了西方人口学。

  

  1960年,他写下《新人口论》,虽然其中有些观点现在看经不住推敲,没有看到随着社会变化,人口出生率会自然下降。

  但在六十年前毫无疑问是跨时代的,尤其是其中“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一观点,放在今天仍不过时。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