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中美有两次谈判议程,第一次美国议员赶赴北京,结果以没谈拢告终,这位议员在回国接受采访时还在对华“放狠话”。
第二次谈判时机已到,双方又商谈了什么内容?
这次通话结束之后,特朗普立刻宣布新关税政策,新贸易战是否已经不可避免?
20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戴恩斯来华访问,他提前和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做了会谈,是以“特使”的身份来的。
戴恩斯访华之前信心满满,表示这次来中国就是想让美国获得更好的对华便利,商品能更多对中国出口。
但他却没有公开美国的优惠条件,诚意几何还有待商榷。
果然在23日回国之后,这位参议员就颇为不悦的告诉美国媒体:
只要中国不帮忙解决“芬太尼非法走私”事件,中美就没得谈。
看到这个结果,不用说美国媒体也知道谈判是崩了。
至少特朗普的特使没有要到他想要的条件,否则不会对外宣称什么“芬太尼问题还没有解决”之类的言论。
有人推测戴恩斯来华所带的“交换条件”很可能是特朗普即将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以此来迫使中方让步。
特朗普非常善于用“立靶打靶”的方式创造这种原本不存在的筹码。
但中国肯定不会掉入这个圈套,他空着口袋来华自然毫无所获。
紧接着在26日,中美两国开始了第二次交涉,中方应约和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进行视频通话。
这次谈判是特朗普在上周主动宣布的,也就是说美国主动找中国交涉,特朗普还将调子放得很低。
而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电话中换了一种方式,采取比较“委婉”的方式对华提出特朗普上台后加征关税的三个目标:
一是推动国内投资和生产力,二是加强美国工业优势,三是保护美国工人和维护经济与国家安全,希望中方“理解”一下。
格里尔话中的潜台词也很明显。
其一就是美国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建立关税壁垒,让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投资都集中在美国拉动他们的就业和工资。
这就是“美国优先”的一种方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