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电影《误杀》的上映,带着极高的话题讨论度狂揽超13亿票房;2021年12月,《误杀2》延续了前作的势头,总票房超过11亿——两部作品确立了「误杀」系列在国产商业片中的地位。

以陈思诚为监制,为年轻导演提供类型电影创作试验场,这个挖掘和培养新导演的模式被沿用下来,而青年导演们也都用影片的市场表现证明着自己在商业类型片领域的能力。

只不过,在系列前两部已经打响名号、有了观众基础之后,两面性也伴随而生:「误杀」系列继续走下去,依然启用新导演,如何在延续「老字号」魅力的同时,调动观众的新鲜感与好奇心,给已经对这个IP非常熟悉的观众一些新的观影体验?

《误杀3》的上映给出了问题的答案,青年导演甘剑宇的加入,也给了这个「老字号」一些新的解法。

虽然影片与前作有着相同的共性,犯罪悬疑类型,以亲情为基础,人物和故事有着强烈的对抗色彩,但不同于以往的「误杀」,《误杀3》聚焦当下关注度极高的人口贩卖问题,从个体的困境入手,引入对社会性议题的关切与讨论。

作为系列「老演员」,肖央这一次饰演郑炳睿一角,为了救女不得不直面自己肮脏的过去并做出抉择,人物的底色较前作有所变化,肖央也借此实现了更有复杂性和层次感的表演。

影片的开头即高能,没有铺垫地直接把观众拉进一场绑架案里,甘剑宇称之为「零帧起手」:一开始就给观众极强的信息密度与情绪转化,并随着故事的展开而继续「往上走」,一层一层地给出强情绪、强情节、高密度的信息刺激。

同时,在原本紧张的剧情节奏里加入部分惊悚元素调味,时刻调动着观众沉浸式观影的生理感,配合视听手段、台词设置和演员的表演等,继续将信息量叠满,实现「文戏武拍」,不给观众走神的机会——在犯罪悬疑的框架下,最大程度发挥类型的优势,牢牢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也是甘剑宇和团队在项目之初即确立的目标。

从小观看香港地区电影DVD,培养起对类型片的兴趣,科班出身,五年前凭借犯罪类型片《铤而走险》被业内知晓,甘剑宇在《误杀3》中尝试再次用类型片作为介质,与观众进行对话。在他看来,类型片受众面广,是很好的沟通和交流的手段。

「就像普通话一样,是大家都能够清晰明了地接受讯息的表达方式。」甘剑宇表示,一个作品最大的价值就是被观看、被讨论。「如果没人看、没人讨论,那这个沟通就是无法建立的。」

以下是《新声Pro》(微信公众号ID:xinsheng-pro)与《误杀3》导演甘剑宇的访谈整理的对话:

1.道行不够的修行者与复仇者

新声Pro:「误杀」系列在观众心中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你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加入《误杀3》这个项目的?

甘剑宇:作为年轻导演能拍这样的影片,还是要感谢影片的监制陈思诚导演,他给了我这样难能可贵的机会。当时我觉得很荣幸,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看到剧本时我挺兴奋的,整个故事的脉络和走向都特别清晰,所以我的感知是特别明确的,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迅速写了阐述,然后跟监制去讨论后续的方向。之后在监制的带领下,和团队一起改了半年剧本,在创作的过程中,按照原有的类型化的故事和人物方向,逐渐落实细节。

新声Pro:你是怎么理解整个「误杀」系列的共性,又做了哪些创新动作?

甘剑宇:首先,《误杀3》的类型是和前作一脉相承的犯罪悬疑类型片。同时,都是以亲情为基础,人物和故事有着强烈的对抗色彩。在我看来,《误杀》讲的是「误杀」这个动作之后面临的结果应该如何去弥补、掩盖;《误杀2》讲的是如何通过一次「误杀」去换去孩子的生命,是当下的事;《误杀3》其实更主要讨论的是「误杀」之前,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误杀」的发生。基于此,《误杀3》的人物底色有了变化,社会议题上,比如关注人口贩卖,这些和前作也都不相同。在我看来整个创作就是给这个「老字号」的系列注入一些新想法。

新声Pro:刚刚你也提到人物底色,有一些关键词来提炼不同的人物吗?

甘剑宇:郑炳睿(肖央饰)是一个道行不够的修行者,他想做一个好人,想跟过去告别、重塑新生,但还是被打回了原型。我觉得他很像影片里那个破败的寺庙,建立到一半,但没有彻底地完成。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与郑炳睿相对立的群体张景贤(段奕宏 饰)、李慧萍(佟丽娅饰)和雅音(刘雅瑟饰)等人物,都是复仇的人,复仇者。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