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点特别的传记电影,名字很文艺,叫做《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说的是波伏娃和萨特的爱情故事。他们两人存在主义的爱情实验和感情契约让全世界为之赞叹,让无数人羡慕不已。他们相互爱恋,却约定既不结婚也不干涉对方的交友自由;这样的交往从1929 年一直到1980 年萨特去世,几乎算是持续了终生。两位名人的这段关系不仅是存在主义在现实中的哲学范本,而且把异性间的自由和友谊演绎到了极致。

这部影片却展示了他们情感中的另外一面,属于凡人的那一面。浪漫的片名讲述的是不那么浪漫的故事。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剧照 图源网络

1929年的巴黎,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年轻姑娘西蒙娜·德·波伏娃,遇见了让-保罗·萨特,一个同样充满智慧和激情的男人。他们的相遇,就像是火星撞地球,迸发出了耀眼的火花。波伏娃后来回忆说:那是一种命运的撞击,她知道这个男人将改变她的一生。萨特是一个生性风流的人,他热爱自由,尤其是爱情的自由。尽管他深爱着波伏娃,但并不愿意为了她而放弃他的“自由”生活。他公开和其他伴侣交往,他相信爱情的真正形态就是这种自由而不是束缚。波伏娃也在父母催婚和闺蜜的不幸婚姻中对女人在婚姻中的角色感到深深的恐惧和厌恶,于是他们两人达成共识:不结婚,也可以有别的情人。他们认为任何情人都不会破坏他们的爱情,他们认为没有了婚姻的束缚和爱情专一性的约束,反而因此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主张“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一个人对他的存在的选择”、“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等存在主义基本观念。而波伏娃的《第二性》中则以“女人不是先天生就的,女人是后天形成的”作为其女权主义的基石,目的也是为普天下女人争取命运的自由。

这份契约似乎是他们学术论点的实践,理应十分美满。可是结果却证明:这样的契约对男人和女人的心理感觉是不一样的,而且对于双方都更加像是一把双刃剑,他们的一生充满了自由与束缚的复杂纠葛。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剧照 图源网络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