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收视排行,《以法之名》仅排第二

回顾当下的电视剧市场,网剧依旧是雷声大雨点小。

《书卷一梦》热度虽然排在第一,但实际上是个纸老虎,男主刘宇宁的口碑依旧没有回升,反倒多了很多因他而弃剧的观众。

还有《桃花映江山》同样,两部剧的开播时间仅差半天,但是热度却千差万别,目前还有在下降的趋势。

更不要提那些压了很久的电视剧,像是《亲爱的你》,或者是港剧《守诚者》了,槽点比前两部还要多得多。

对比之下,还是上星的电视剧有看头,各种类型眼花缭乱。

眼下总局公布了6月28日到7月4日这段时间的电视剧收视榜单,看看你喜欢的电视剧排在哪一名吧。

宋一梦极限死亡施压太惊险,亲吻三连击让南珩太栽面!

古装轻喜剧《书卷一梦》是由郭虎执导,任庄柳、夏洛特编剧,李一桐、刘宇宁领衔主演,正在热播。

宋一梦在分析出自己作为女主,每次遇到危险,南珩都会舍身相救的剧情设定之后,立刻脑洞大开,觉得自己有了拿捏南珩的办法。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宋一梦将南珩约到了自己的闺房,而房间里早就设计好了弓箭陷阱。

南珩刚进房间,宋一梦就拉住了弓箭开关的绳子,大喊着让他脱衣服,喊自己甲方爸爸,这可把南珩给整懵了,觉得宋一梦就是个精神病,但是宋一梦指尖一挑,绳索晃动,马上要万箭齐发,按照剧情设定,南珩要奋不顾身去救她,这样他就会被射成刺猬,于是南珩赶忙喊停,叫小姑奶奶别动手,自己脱,不过他是皇子不下跪,宋一梦也答应了他的要求,说可以简单点,让他喊脱衣服喊老大,听到这要求,气得南珩咬牙切齿,在宋一梦的威逼利诱之下,咬着后槽牙答应了她脱衣服的要求。

就在宋一梦得意洋洋,要看南珩脱衣服出丑时,南珩一个箭步就扑向绳索,谁料机关触发,箭矢如暴雨般袭来!好在南珩身手矫捷,带着宋一梦左躲右闪,总算是有惊无险。

《以法之名》收官!3人零差评,2人升咖,1人翻红

终于,《以法之名》今晚即将迎来大结局。

自打开播以来,它就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收视和热度,至今仍霸占着榜单第一,身为一部侦查剧,属实是不简单。

而该剧的爆火,除了剧情紧张刺激,更离不开演员的精彩演技。

其中,有从头到尾超常发挥的,也有被吐槽演技烂、让人无法直视的,另外,还有借此再度翻红、咖位直升的,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剧中演员的演技吧。

3人零差评

首先,作为主演的张译肯定是没话说,虽然他演过不少警察,可在这部剧中,还是发挥了超常的水平。

当他发现自己多年前办错案、向领导偷摸询问时,只见他唯唯诺诺、一脸恭敬,眼神中又是害怕,又藏了一丝侥幸。

他一手捂在嘴边,生怕被有心人听到,这犯了错的样子,真是把打工人的状态给完美演绎出来了。

以法之名》大结局万海遇害

《以法之名》终于迎来了大结局,兜兜转转洪亮追查的“黑社会”的保护伞竟然是自己的老丈人,而小舅子是“万海案”的导火索,他最爱的妻子江敏一直都是知情的。

所以他们一家人才想方设法地让洪亮辞职,洪亮案子是查明白了,但他的家却彻底地散了。

从李人骏被调查的那一刻起,东平的天就开始变晴了,他将妻子亲手送到检察院,并且交代了以兰景茗为首的东平市政法部门的保护伞,李人骏并没有大的过错,最终只是被停职了

温琴将所有的事情推到了谢鸿飞身上,谢鸿飞收受贿赂等事实坐实了,他却选择了在洪亮面前跳崖,这又让洪亮身上多了一个“黑点”。

洪亮通过陈胜龙的录音确定江旭东就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而江远涉黑,父子俩被检察院带走,随后禹天成落网。

“产品经理”陈思诚失灵了?

这几年,观众对“反转”这一叙事技巧已深怀疲倦。《恶意》这部电影,其实悬念感很弱,稍微有些阅片量的观众,很早就能摸清叙事套路,猜到坠楼案的真相,所以电影中的层层反转就失去了意义,也就不会带来惊喜了。

陈思诚是懂流量的。这些年,他不论是以导演、编剧还是监制身份,创作了一批紧跟社会话题、满足观众情绪宣泄的电影,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最近上映的电影《恶意》,同属于这一流水线上的产品,作为该片编剧、监制的陈思诚,以一起坠楼案为线索,直指流量时代碎片化信息拼凑出的所谓“真相”,试图剖析网络暴力对个体的“恶意”。

不过,这一次作为电影“产品经理”的陈思诚失灵了。电影上映之后,口碑不佳,“太难看了,比周冬雨那部《热搜》还难看”,虽然目前豆瓣还未开分,但结果应该不会多好。

口碑还在其次,陈思诚这次失去的是他之前最引以为傲的市场和观众。电影《恶意》上映以来,一直被《侏罗纪世界:重生》《F1:狂飙飞车》《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三部外片压制,周末两天收获7542万元票房,其中有3352万元来自之前的点映。


《恶意》票房被三部外片压制(灯塔数据)

目前,该片在猫眼的预测总票房为2.7亿元,相比陈思诚的以往战绩落差颇大。

在之前的采访中,陈思诚说:“这个故事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派,但可能每一个人都是反派。”这里的“每一个人”也包括银幕前的观众,当创作者把目标受众当做故事的反派,枪口朝向他们的时候,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冒犯。

“为反转而反转”的陷阱

电影《恶意》的开篇其实挺惊艳的——张小斐饰演的记者叶攀在一次演讲中抛出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话题:如果点赞超过100万,这个罪犯就会死,那你点不点?

接着,现实中发生了一起双人坠楼案,故事围绕着“谁是凶手”的悬念铺开。叶攀在流量与良知间的摇摆,梅婷饰演的母亲尤茜从“慈母”到“恶妇”的舆论反转,都精准踩中了社会的痛处。

针对“谁是凶手”的疑问,《恶意》采用了“罗生门式”的叙事来解剖网络暴力。然而,当故事推进依靠不断堆砌反转时,人物的动机便逐渐失真,削弱了这个严肃的社会话题。

片中深陷网络风暴的三位女性角色,每一次身份调转、每一次动机颠覆,固然在分秒间为观众制造了廉价的颅内高潮,却也抽干了故事本该拥有的血肉温度。

失去女儿的尤茜将凶手的帽子扣在护士李悦头上,李悦随后被网友扒出过往历史:抽烟喝酒文身,还插足别人家庭,从而遭受网络暴力。但之后,案件真相大白,李悦是被冤枉的。

为什么尤茜恶意编造李悦推女儿坠楼的谎言?很显然,尤茜的人物动机没有说服力,更多的是服务于故事反转。

影片结尾,叶攀以“牺牲自己”的方式引火自焚,将舆论引导到自己身上,作为解决这场网暴的终极方案,这种反转廉价且生硬。而李庚希饰演的实习记者晨晨,通过恶意剪辑视频实现“复仇”计划,这种人物的“黑化”更是对观众智商的一种侮辱。最后,恶意剪辑制造网暴的人,以新生力量转正进入媒体平台,这与电影所批判的网络暴力和媒体乱象构成一种强烈的讽刺。这种价值混乱彻底暴露了影片内核的空洞与虚伪。

电影《天宝》为何动人?

雪域淬信仰,热血证山河!一段以热血与理想铺就的传奇即将登陆大银幕。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刘劲、青年导演艺兮联合执导的电影《天宝》相继在全国各地展开放映活动。从北京首映礼,到成都、重庆两地特别点映活动期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重要时刻,电影《天宝》以光影礼赞的信仰之源,为“七一”前后的红色观影注入时代深度。而凭借雪山草地的凛冽真实与信仰之光的灼热温度,电影《天宝》的优质口碑不仅席卷京蜀、巴渝,更引发现场观众数度泪崩。更获唐国强汪海林、饶曙光、马维干等业界名家的联袂盛赞,铸就2025年最具厚度的主旋律口碑之作!

著名编剧汪海林。

顶级编剧拆解叙事革命:时空折叠中的信仰史诗

著名编剧汪海林在看完《天宝》后,以“打破传记电影窠臼”定义影片的叙事突破,给予刘劲导演高度评价:“作为人物传记类电影,却不囿于顺序编年的讲述路径,而是通过精妙的非线性结构,将人物成长与历史洪流融于一体。在此基础上,影片彻底打破了时间轴的顺序叙事,采用了从人物心理出发的讲述方式,既真实又有表现力,成功避免了传统传记片‘流水账式’的单调。”

汪海林还指出,影片对“布达拉宫”意象的巧妙设计令人印象深刻:“主人公年少时的梦想是抵达布达拉宫,最终他以革命者、建设者的身份真正抵达,这是一种极具文学象征意义的设置,也完美传达了信仰抵达的过程。这不只是一段人生轨迹,更是一种精神的抵达。”在他看来:“影片所讲述的不只是红军征战或历史叙事,它是一个寻找信仰、实现自我、完成精神洗礼的过程。这种叙事思路值得当前主旋律电影借鉴。”

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

表演名家揭秘真实细节:《天宝》“以命搏影”的极致匠心

“质感”和“细节”也是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在观影后最直观的反馈。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对影片真实还原历史细节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从人物的肤色、衣物破旧的细节,到角色眼神中的坚定与澄澈,这部影片做到了真正的写实和真情。”同时,唐国强还深度剖析了导演刘劲在影片创作时的血性:“《天宝》的质感是用命换来的!90%实景拍摄于海拔4000米,演员肤色粗粝如刀刻,粗布军装破洞都透着历史真实。”

对于角色表演,他还提到影片在人物塑造上的突破性表达:“我非常喜欢片中饰演天宝的青年演员顿珠次仁,他的状态、形体和情感都极其真实。他不是靠表演技巧取胜,而是把角色活了出来。很多场面我都不禁动容。”唐国强特别充指出,影片在节奏控制与叙事聚焦方面也表现出创作者的用心:“有些情节稍显舒缓,但更好地烘托了角色的心路转折,是现在不少电影所缺乏的沉静与积蓄。”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

业界权威致敬点赞:一部改写民族电影史的“六边形神作”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谈到自己观看影片时曾“三刷落泪”,并提炼了影片的“四重叙事交响”,认为《天宝》代表的是一种深具现实关怀的红色叙事进阶:“这是红色基因、民族血脉、解放征程与传奇美学的完美融合!刘劲导演以微观视角解剖宏大史诗,让天宝从小扎巴到高级干部的蜕变,将民族解放、个体觉醒与国家命运融合进一个统一的命题之中,完成了主旋律叙事向个体文学表达的转向。”

烂片有种经济上行的美

任何时代都可能诞生好电影,但只有经济上行期才能孕育出大烂片。唯有此时,才有如许狂野的艺术梦想和多方面的豪赌、洗钱需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赢得笑骂无数。

它们够大。首先是体量大,绚烂视效、群星阵容,这就非经济上行期的一掷千金不惜工本不能做到。其次要声量大,否则纵然质量不佳,然而没几个人看过,也喊不出“大烂片”的气魄。比如现在,群众捏着票钱猛刷影评,断不肯去上一点片商的当,多少电影烂而不为人知,没准还能糊弄一点“文艺”口碑。

它们够烂。这“烂”本身是包含一些东北乱炖式的甜烂热闹在里面的。若主角是小人物甚至残疾人,故事是日常生活甚至带点女性主义,谁敢冒冒失失喊一句“烂片”?顶多说“不好看”。就像群众说雷佳音长了一张“经济下行期的脸”,这就没有一丁点烂片气象,可能也是大导们爱用他的原因之一。换一张好看的、易于动情也令人动情的脸,就容易担烂片的嫌疑。

因此,既然有人将短裤吊带、烟熏妆与大红唇怀念为“经济上行的美”,硬糖君觉得自己怀念一下烂片,也是很有理由,很可谅解的。

从2010年到2015年,诸如《铜雀台》《王的盛宴》《小时代》《富春山居图》等都是被当年观众痛骂的大烂片。但现在看来,竟然比暑期档的很多电影更具卖相。

那个时期的电影“昂扬”与“粗糙”共生,可以说是用视觉奇观填补精神空缺,以技术野心掩盖叙事漏洞,为个体欲望烙上时代印章。虽然烂,但烂得千娇百媚、烂得永不言败。

而当下的电影市场,不仅大制作几乎绝迹,也陷入了“规训过度”的疲态。各种类型片都在求稳,反而没了当年烂片那种“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锐气。

当人们感慨郭敬明在《小时代》里用了多少高定是“真金白银”时,并非翻案,而是怀念经济上行期的“过剩美学”。顾里姐妹团挥金如土,穿着Prada在那里扯头花。林志玲大玩变装游戏,和刘德华上演争夺国宝的诡异故事。而周润发的曹操肉欲纵横,对着刘亦菲咋咋呼呼飙戏……

古装大片的“消失”

曾几何时,判断一个导演是不是“大导”的标准,是他有没有拍过古装大片。第五代导演那波人,普遍完成了指标。

张艺谋有《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陈凯歌有《无极》《荆轲刺秦王》《赵氏孤儿》《妖猫传》,就连冯小刚当年都赌气拍了《夜宴》。导演想上桌,没有古装大片是万万不能的。

一方面,国外媒体的鼓吹让他们有了靠东方古典叙事冲奥的野心。另一方面,国内同行的内卷则催生了影片在视觉奇观上的暗中较劲。但就像《歌手2025》与《歌手2013》的对比一样,当年看“烂片”的观众绝对吃的都是细糠。《英雄》都那么唯美了,还被那会儿的人们骂“犬儒主义”呢!

古装大片的最后回响,集中在2010-2012这三年。难以想象,在2011年还集中上映了《战国》《鸿门宴传奇》《倩女幽魂》《关云长》《白蛇传说》《画壁》《龙门飞甲》等作品,2012年则有《王的盛宴》《铜雀台》。

这是最后的辉煌,也是最后的疯狂。当年为何有如此多的古装大片,除了是票房宠儿更在于它们是阶层流动焦虑的戏剧化转喻。《王的盛宴》重新诠释了鸿门宴、成也萧何败萧何、霸王别姬等典故,编剧兼导演陆川对历史的现代化解读其实不乏新意。

AIGC兴起时代的手绘动画电影

艺术究竟是什么?

董子健、周冬雨、五条人、papi酱、黄渤、大鹏、白客、彭磊、贾樟柯、王红卫、许知远、王宏伟、毕赣、蔡康永……什么电影可以把这些不同领域的大咖破次元集结到一起?

不是商业巨制,也不是大导光环,而是一部非常艺术的动画电影艺术学院1994

△ 《艺术学院 1994》海报

本片由杨城任制片人、刘健执导,讲述了在1994年,南方某艺术学院里,一群美术生和音乐生在那个理想又躁动的年代发生的种种故事,曾入围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提名“金熊奖”,代表中国动画电影站上了世界电影艺术的最高舞台。

从成片来看,在这个动画越来越像真人电影的时代,影片以一种近乎执拗的纯粹,用最“原始”的手绘风格,完成了一次对艺术与时代的双重致敬。

其不仅因手绘质感的独特美学引发关注,更因对90年代青年艺术理想的细腻描摹,让观众重新回到30年前那个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时代。

△ 《艺术学院 1994》制片人杨城、导演刘健、配音演员仁科亮相柏林国际电影节(从左至右)

近日,极客电影(ID:Geekimovie)特别采访了本片的制片人杨城,听他讲述影片背后的故事,以及他对艺术电影的深刻理解和未来展望。

苏联电影,也是政治附庸吗?

如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电影也已逐渐沦为了政治的附庸,将来恐怕仍将如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电影的兴起与20世纪专制崛起的最初阶段相撞,他们认为电影的民粹主义吸引力比书面文字能更快传播其意识形态。然而事实证明,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政治潮流,宣传性艺术作品的寿命终将是短暂的。

尽管随着时间的迁移,宣传片失去了与社会和政治的联系,但它对电影本身的发展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比任何其他类型的电影更有贡献。莱妮·里芬施塔尔通过长焦、低角度镜头对1934年纳粹党代会的刻画,以及爱森斯坦对蒙太奇和隐喻画面的创造性使用,使都已成为电影语言的内在组成部分。

意志的胜利

他们不与传统为伍的创作是匍匐在本国族特征之上的,而这些作品则是民族和意识形态的产物。换言之,创作土壤是这些电影人存在的关键,而不是他们艺术性的附属品。

1964年,在美国政府因猪湾事件与古巴断交三年后,莫斯科电影厂和古巴艺术与工业电影研究所(ICAIC)合作拍摄了一部电影——苏联试图拉拢古巴的人心。这部电影的目的是为了描绘古巴革命的辉煌以及随后社会主义政府的正当性。

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是塔可夫斯基之前,苏联电影界的骄傲,他被选为该片的导演,片名为《我是古巴》。从本质上讲,这部电影的目的是为了展现美国剥削下,古巴社会阶层的建立以及大部分民众的贫困状况。这是一部典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影片,它是在国际上传播社会主义资讯的一种手段。

《我是古巴》

电影以鸟瞰古巴森林的镜头开场,随后观众看到了一个渔村,其次是大都市哈瓦那的场景。一个自称是「古巴之声」的声音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世界其他国家是如何通过美国帝国主义的镜头,将古巴视为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度假胜地,而很少将其看作是一个真正属于当地人的独立国家。

《我是古巴》从一开始就表明,电影的中心人物是这片土地上的古巴人民。随后,它讲述了四个独立的故事,都与上述美国对古巴民众的剥削有关。每个故事中都有着「古巴之声」,它回荡于每个故事的结尾。

为了展现这种古巴本土性,片中的自然景象都做了独特的视觉处理。卡拉托佐夫从苏联国防部队那里购买了一种特殊的红外感光胶片,让影像产生了一种「木质感」——树叶明亮如雪、可以反射光线,树木等植物散发着荧光,这种「木质感」尤以片头渔村和船夫的镜头为甚。

在第一场处于哈瓦那的戏中,摄影机从屋顶一路降落到泳池中。在《我是古巴》中,有无数这样发生在几分钟之内的高难度镜头,它们展现了一种流动性,让观众和最有经验的电影人瞠目结舌。在另一个高难度的镜头中,一名农民决定烧毁他的庄稼和房子,因为它们即将被他的雇主夺走,雇主已经把这片土地卖给了联合水果公司。摄影机跟着这名农民,他放火烧毁了房子,摔倒在农田里,镜头对准了烟雾缭绕的天空。

从“笑话”到“神话”,杨子《演员3》的蜕变路

《演员请就位3》(后文简称《演员3》)的终极盛典落下帷幕,当“进步蜕变演员”的奖杯被杨子紧紧握在手中时,这位戏龄二十年、一度被贴上“群嘲对象”标签的演员,终于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演员就位”时刻。他略显夸张的获奖感言“光宗耀祖”,承载了过去几个月在舆论风暴中的跌宕起伏和在演员职业上的惊人变化。

回顾杨子在《演员3》节目中的历程,从初期“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江湖野路子,到被陈凯歌一句“脱胎换骨”点醒,饰演查老酒48小时不睡、饥饿时靠酒精维持状态的投入,让观众看到了他的改变,也让他真正体会到一名演员“在黑暗里走了很久,突然看到了光”的顿悟。

杨子在《演员3》中获得“进步蜕变演员”奖。

他自认一度被舆论“捶到谷底往下三尺”,却最终选择以一张白纸的姿态,在残酷的演技竞演场直面所有不客气的批评,只为逼出自己作为演员的潜能,“要么成为大笑话,要么成为神话。”杨子在接受新京报专访中坦言,这几个月就像是一场“红尘炼心”的修行。最终在专业领域获得的认可,让他有资格说出“光宗耀祖”四个字。

从被骂“演员”到成为演员,一场被逼出来的突破

“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是什么。”说起参加《演员3》的初衷,杨子的语调里带着一丝笃定。他曾在节目里坦言,最初让自己萌生参加的念头,是在真人秀《再见爱人4》播出后网友的调侃——“杨子在节目(指《再见爱人4》)里演得真好,真是个好演员”。而真正推动他踏上这条险路的,是对表演的敬畏与自我怀疑。

“就像节目里凯歌导演和子怡老师说的,我演了二十年的戏,虽然也拿过奖,但一直是江湖的打法,总像是‘乱拳打死老师傅’。” 杨子坦言,作为影视剧的投资人、制片人,以往在剧组里做演员的时候,大家多少会顾及他的身份,表演上“能给过的可能就过了”。意识到这样的“面子特权”之后,他越来越感到不安,“演戏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不是谁都能称之为演员。人要对专业有敬畏心。”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