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柳万秀的猎杀计划进入关键节点,朴赞郁用一场充满黑色荒诞的暴力戏码,将电影推向艺术表达的巅峰。这位以暴力美学闻名的导演,从不会简单渲染血腥,而是在混乱的表象下,藏着对社会肌理的锋利解剖,柳万秀谋杀具范模的段落,便是最鲜活的注脚。![]()
具范模是柳万秀的“镜像”。两人同为造纸业的佼佼者,都曾捧过“年度最佳造纸人”的奖杯,拥有精湛技艺与职业尊严,却在时代浪潮中一同沦为裁员潮的牺牲品。当柳万秀看着在酒精中沉沦的具范模,看见的不仅是相似的经历,更是被社会碾碎的自我价值——这份共情让杀手在刀刃前迟疑,也让这场谋杀从一开始就注定充满人性的褶皱。
这份迟疑化作一段充满戏剧张力的插曲。柳万秀怀揣杀意登门,却撞见具范模妻子的出轨现场。得知男主人即将归来,他竟下意识用“面试通知”骗走具范模,这份临时的恻隐,为冷血的猎杀计划添上荒诞的温情底色。但生存的残酷终究压倒共情,当柳万秀再次到访,朴赞郁标志性的影像风格轰然登场。
杀人经验匮乏的柳万秀,用胶带将手枪绑在手上,外面还套着隔热手套,滑稽造型彻底消解了杀手的威慑力。具范模误将他当作妻子的情人,两人在震耳的音乐中隔空对吼,对话驴唇不对马嘴。妻子本想偷袭,却在听见丈夫抱怨生活时忍不住插嘴吐槽,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柳万秀手枪走火,子弹擦过具范模的肩膀,一场地面上的狼狈扭打就此爆发。
朴赞郁用高饱和度的色彩铺就舞台,鲜红的血迹在浓艳地板上弥散开来,与快速跳跃的剪辑、嘶吼的背景音乐交织,将暴力转化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符号。这场扭打没有英雄式的对峙,只有成年人的笨拙与狼狈,每一个动作都透着生存的荒诞——杀人者慌不择路,受害者怒追“小三”,而握枪的妻子最终将枪口对准丈夫。![]()
身份认知的全程错位,正是导演的匠心所在。柳万秀的“猎手”身份在混乱中瓦解,具范模始终没弄清对手的真实目的,妻子则在婚姻的积怨中完成立场反转。这种扭曲感,恰是朴赞郁对崩坏社会现实的隐喻——当职业尊严被生存压力碾碎,当人际关系在焦虑中失序,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困境里错位挣扎,如同这场荒诞扭打中失去方向的困兽。
没有多余的镜头,没有直白的控诉,朴赞郁用血色荒诞完成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当柳万秀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留下的不仅是混乱的现场,更是关于时代与人性的沉重叩问——那些被碾碎的尊严,那些错位的认知,终究是社会病灶在个体身上留下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