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奖项荣光下的舆论裂痕
11 月 5 日,第 38 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的聚光灯格外刺眼。中国电影《春树》一举斩获最佳导演(张律)与最佳男演员(王传君)两项大奖,这本该是华语影坛的高光时刻,却被女主角白百何三天前的六字微博撕开裂痕 ——“还能这么操作…” 配着捂眼、捂耳、捂嘴的表情包,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颁奖结果公布后激起千层浪。
争议迅速分化为两条主线:一边是网友对王传君 “四十分钟戏份拿影帝” 的质疑,“水帝” 的调侃直指奖项含金量,即便评审团主席强调其 “表演说服了所有人”,仍难平短片获奖的公平性质疑;另一边则聚焦白百何的缺席,IP 地址显示她已身在国内,那句耐人寻味的吐槽,让剧组内部矛盾浮出水面。
二、长文揭开的 “排挤” 真相
11 月 6 日,白百何的长文回应将事件推向高潮。她明确否认针对王传君,却直指剧组 “操作失当”:11 月 3 日,制片人通知她 “影片未获奖,可提前回国”,导演张律全程 “隐身失联”,导致她带着孩子仓促返程。然而闭幕式上的获奖反转,让她彻底沦为 “局外人”,错失与主创共庆的机会。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并非首次。此前釜山电影节上,她自费参与《罗目的黄昏》发布会,却差点被拦在门外,最终官方新闻照里只剩导演与制片人,自己的身影凭空消失。张律当时的 “惊讶” 回应,在她看来不过是敷衍的托词。长文结尾 “人品重如山,良心比金贵” 的怒斥,与其说是对个人遭遇的不满,不如说是对行业潜规则的反抗,引发无数职场人的共鸣。
三、剧组回应与未解的谜团
就在舆论偏向白百何时,剧组的 “反转” 回应让事件陷入罗生门。导演张律与制片人彭瑾称,11 月 3 日已将获奖消息通知全员,白百何的经纪人还回复了 “恭喜”,所谓 “排挤” 实为 “信息差”;釜山电影节的疏漏则是因组委会资源有限,且白百何团队主动要求单独行动。
双方各执一词,核心矛盾指向 “经纪人是否转告” 这一关键节点。网友呼吁公开聊天记录佐证,却迟迟未见下文。而王传君的沉默、其老板 “不要把礼貌当撒野” 的暗讽,更让这场纷争添了几分复杂色彩。辛芷蕾此时发声力挺奖项纯粹性,虽未指名道姓,却被解读为对 “资本操控” 传言的间接回应。
四、风波背后的行业镜像
这场闹剧早已超越个人恩怨。作为一部聚焦女性主题的电影,女主角却在获奖时刻被 “除名”,折射出女演员在行业中的弱势处境;剧组与艺人的沟通失序,则暴露了小成本制作在流程管理上的粗放。更值得深思的是,当国际奖项的荣誉与职场尊重产生冲突,艺术的纯粹性是否会沦为利益博弈的牺牲品?
截至目前,张律已表示 “不再回应”,白百何也未再发声。但这场由六字微博引爆的风波,已然成为一面镜子:它照见了国际电影节的评审争议,照见了影视圈的沟通乱象,更照见了每个职场人对 “被尊重” 的朴素渴求。正如白百何在文末所言:“只希望所有职业都能被尊重”,这或许才是风波最该留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