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优与黄晓明本人差异巨大,却是这些年来与他最适配的角色。这种看似矛盾的适配,藏在角色特质与演员本色的深层共鸣里。
吴优心思单纯,总在蔡博士的鸡汤中汲取乐观。蔡博士说探病买苹果,他便一袋袋往医院送;蔡博士说环境影响心情,他砸开卧室墙壁露出绿光;医生说心情能催生基因奇迹,他就绞尽脑汁逗重病母亲开心。他带着几分钝感力,却始终坚守善良与爱的信条,认定的事便一头扎进去。
这份 “认死理”,恰与黄晓明本人高度契合。多年来,黄晓明给人的印象始终是相信努力即成功的积极主义者,也是圈内公认的 “老好人”。《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他是能照顾到每个人情绪的 “端水大师”;面对记者,他谦逊有礼;对家人,他尽心照料;还身兼 “爱肝宣传员”、艾滋病规划署亲善大使等身份,投身公益。即便遭遇调侃,他也只笑着说 “大家开心就好”。这份看似 “完美” 的背后,正是如吴优般的执着 —— 确定正确的路,便头也不回地走。
这份执着,在他的演艺之路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贴合角色,他不断突破外形边界:《戴假发的人》中减重近 30 斤,甚至逼出抑郁;今年拍《阳光俱乐部》又增重 30 斤,全然不顾形象;如今刚恢复正常,为下部新戏又要再减重 15 斤。而真正的角色塑造,远不止于外形。在影片中,黄晓明为吴优设计的眼神极具张力:时而低垂着眼,怯懦得不敢与人对视;时而又用力直勾勾盯着对方,透着期待被认可的渴望。这两种极端神态,精准还原了智商停留在童年、却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数十年的吴优 —— 既因挫折变得唯唯诺诺,又未丢掉对善意的期待。即便他曾去特殊机构体验生活,但这样细腻的呈现,更多是源于他彻底代入角色,把自己活成了吴优。

如今的黄晓明,身上的 “黄晓明味” 已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对每个角色的精准诠释。这份努力也换来了认可:《戴假发的人》让他提名澳门金莲花奖,《阳光俱乐部》助他斩获金爵奖影帝,还第三次入围金鸡奖影帝。对始终坚守热爱的他而言,这已是最坚实的成功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