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e template for displaying all single posts *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WordPress * @subpackage Twenty_Nineteen * @since 1.0.0 */ get_header(); ?>
年 10 月,亚马逊上架的 007 系列海报引发全球影迷震怒:邦德手中标志性的瓦尔特 PPK 手枪被悉数删除 —— 有的海报遭刻意裁剪,有的则通过 AI 技术抹去枪械痕迹。这个与美国队长的盾牌、蝙蝠侠的披风同等重要的角色符号,竟沦为 “政治正确” 的清理对象。更讽刺的是,电影《腰间持枪》的海报中,主角双手钉着的手枪被 P 掉,姿势秒变 “投降”,荒诞感扑面而来。
这种对枪支符号的 “零容忍” 已渗透至美国文化产业各个角落。视频平台 Youtube 的规定堪称离谱:枪械视频连续射击 5 发以上即被归为 “18 禁”,理由是超过 5 发就属于 “大容量弹匣”。即便是展示百年前文物枪械的科普频道 “被遗忘的武器”,给枪支装消音器的画面也必须打码。枪械博主们被迫玩起 “生存游戏”,每开 5 枪就切换机位规避审查,更有甚者转投色情平台上传内容,只因那里无此限制。
在现实社会中,对枪支的敏感已异化为歧视与禁锢。美国学生若在校园表露对枪械的兴趣,会被直接贴上 “危险分子” 标签,遭遇孤立甚至约谈。加州更是立法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枪械杂志,《轻兵器》这类军事读物竟成 “禁书”,向青少年传授枪械知识等同于犯罪。射击游戏《使命召唤》因加州法案限制,被迫将 AK-47 等现实枪型全部改为原创型号,彻底与真实枪械切割。
这种畸形状态源于美国枪支问题的深层矛盾。一方面,民间 4 亿支枪的存量与频发的枪击案催生了庞大的 “恐枪群体”;另一方面,宪法第二修正案与共和党对持枪权的捍卫,使实质性禁枪沦为空谈。政客们无力解决根本问题,便将矛头指向文化符号:克林顿政府曾颁布 “突击武器” 禁令,十年间枪击案数量却毫无下降,而刺杀政客查理・柯克的凶手使用的,正是禁枪派眼中 “安全” 的毛瑟栓动猎枪。
更具讽刺的是,这种 “政治正确” 充满双重标准。特朗普政府一边在国内纵容对枪支符号的清洗,一边却取消对 36 个 “高风险” 国家的枪支出口限制,为军火商开辟市场。当邦德的手枪在海报上消失时,美国制造的枪支正源源不断流向海外冲突地区。
如今,007 的手枪虽暂时回归海报,但美国社会对枪支符号的围剿远未停止。这种回避本质、苛责表象的 “政治正确”,既无法遏制枪支暴力,更在消解着文化作品的灵魂。当硬汉英雄只能用 “滋水枪” 对决反派,当枪械科普沦为禁忌,美国在自我编织的道德迷局中,正上演着一场比电影更荒诞的现实剧。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