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喝茶喝出来的”,这样的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让不少爱茶人士忧心忡忡。事实上,这种观点存在明显误区。真正的健康茶饮,不仅不会引发糖尿病,反而对身体有益。但如果选错了茶,长期饮用确实会给胰岛带来沉重负担,甚至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医生明确劝告,再强健的胰岛,也难以承受以下 4 种茶的长期 “考验”。
首先要澄清的是,纯粹的茶叶冲泡而成的茶饮,与糖尿病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像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传统茶叶,富含茶多酚、茶多糖等有益成分,这些成分不仅能帮助调节身体代谢,还有助于辅助稳定血糖,对预防糖尿病有一定积极作用。真正让胰岛 “不堪重负” 的,是那些经过不当加工、添加了大量有害物质的 “问题茶”。
第一种茶是含糖量超标的调味茶。市面上很多网红调味茶,如水果茶、奶茶等,为了追求口感,会添加大量的白砂糖、糖浆、蜂蜜等。这些添加糖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升高血糖,迫使胰岛 β 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长期饮用这类茶,胰岛会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逐渐失去代偿能力,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增加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如一杯常见的珍珠奶茶,其含糖量可能超过 50 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日 25 克以下的添加糖摄入标准。
第二种茶是浓茶。有些人喝茶喜欢喝味道浓郁的浓茶,认为这样才够味。但浓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和茶碱,这两种物质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还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后,即使身体分泌了足够的胰岛素,也无法有效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利用,从而造成血糖升高。长期饮用浓茶,会持续干扰血糖调节机制,对胰岛健康不利。
第三种茶是霉变的茶叶。茶叶在储存过程中,如果环境潮湿、温度过高,很容易滋生霉菌,产生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黄曲霉素是一种强致癌物,不仅会损害肝脏等器官,还会对胰岛细胞造成直接破坏。胰岛细胞受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减少,无法正常调节血糖,进而诱发糖尿病。很多人觉得茶叶只是有点受潮、出现少量霉点,去掉霉点后还能继续饮用,这种做法其实非常危险,即使少量摄入黄曲霉素,也会对身体造成潜在危害。
第四种茶是未经处理的野生 “毒茶”。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 “养生功效”,会采摘一些野生植物的叶子泡水喝,认为这些 “野生茶” 纯天然、无添加,对身体更好。但实际上,很多野生植物本身含有毒素,比如某些野生灌木的叶子含有生物碱、苷类等有毒成分,未经专业处理直接泡水饮用,不仅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还会损害胰岛细胞,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总之,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咎于喝茶。但在选择茶饮时,一定要避开上述 4 种对胰岛有害的茶,优先选择纯粹的传统茶叶,如绿茶、红茶、普洱茶等,并且注意适量饮用,避免过浓、过量。同时,保持均衡饮食、规律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才是预防糖尿病、保护胰岛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