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e template for displaying all single posts *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WordPress * @subpackage Twenty_Nineteen * @since 1.0.0 */ get_header(); ?>
音乐节风波始末:官宣前的 “价格反转”
10 月 2 日,N 次方扬州枣林湾音乐节的一则 “情况说明” 打破行业平静。主办方披露,一位原定第二批次官宣的青年艺人,在合作细节全部敲定的情况下,于官宣前 10 小时突然 “坐地起价”,导致合作破裂。
事件时间线清晰可溯:双方 8 月启动合作,8 月 29 日确认费用、传播平台等核心条款,9 月提交报批材料并取得批文,10 月 1 日中午艺人本人还与导演组敲定舞台 “首秀” 细节,甚至交付了宣传物料。但几小时后,艺人团队态度骤变,先以 “合作条件不匹配” 要求提价,遭拒后又抛出 “艺人才艺不成熟”“内部管理问题” 等托词,历经 12 小时谈判仍拒绝履约。
身份锁定:田栩宁为何成最大嫌疑人?
风波伊始,梓渝与田栩宁的粉丝便陷入 “互指大战”,但线索很快指向田栩宁。首先,主办方强调的 “舞台首秀” 与多次参演音乐节的梓渝明显不符,且官方在小红书直接回应 “不是梓渝”,排除了其嫌疑。
更关键的是,田栩宁的背景与主办方描述高度契合:作为凭借《逆爱》走红的新生代演员,其背靠业内知名的华策公司,符合 “有影响力的青年艺人” 定位。有网友梳理发现,主办方此前直播中提及 “期待的艺人需等审批”,最终未出现在官宣名单,与田栩宁的行程轨迹吻合。尽管其工作室未回应,但工作人员私下透露 “网传信息属实”,进一步坐实猜测。
行业沉疴:未红先飘的 “流量病”
这场风波并非个例,而是内娱流量泡沫的典型缩影。田栩宁团队被曝报价高达 600 万元,远超薛之谦、张杰等一线歌手 380 万 – 400 万元的市场价,而其作为非专业歌手,并无匹配的舞台号召力。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已是其团队第三次因 “不合理要求” 谈崩音乐节合作,显露出习惯性投机的姿态。
此类行为的滋生,源于团队与艺人的 “双重飘涨”。正如网友所言,经纪团队的急功近利往往会传导给艺人,而资本催生的短期流量,让部分新人错把热度当实力。四川一上律师事务所林小明律师指出,即便无书面合同,双方确认的合作细节已构成契约,坐地起价属明确违约。
破局关键:契约精神与行业共治
此次事件中,主办方的公开声明被视作对行业乱象的 “宣战”。以往中小型音乐节常因时间紧迫被迫妥协,而此次硬刚推动了舆论对契约精神的重审。新华日报等官媒直接点名批评,认为此类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更警示 “流量只是一时狂欢”。
根治沉疴需多方发力:行业协会应建立标准化合同与失信 “黑名单”,广电总局近期出台的 “严禁临时加价” 新规也需落地执行;对艺人而言,粉丝更需理性看待,而非盲目控评洗地 —— 团队与艺人本就利益绑定,信誉崩塌最终会反噬星途。
音乐节市场的繁荣,终究要靠诚信支撑。田栩宁风波犹如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个体的短视,更是行业走向成熟必须跨越的关卡。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