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一段偷拍视角的视频将新生代偶像黄明昊推上风口浪尖。视频中,黄明昊在私人休息室内手持雾状设备,因动作模糊引发“吸烟”与“使用医用雾化器”的激烈争议。这场看似普通的争议,实则折射出娱乐圈隐私权与公众监督的深层矛盾。
争议核心:偷拍证据链的模糊性
视频画面显示,黄明昊左手持设备,右手操作手机,期间有吐雾动作。粉丝迅速反驳称,其8月30日成都演唱会《坠入深蓝》环节需长时间水下表演,次日签售会已声音沙哑,使用雾化器缓解咽喉不适具有合理性。医学专家指出,医用雾化器通过嘴巴吸入、鼻子呼出,而视频中黄明昊的吐雾方式更接近电子烟的“口吸口吐”,这一细节成为质疑派的主要论据。然而,偷拍者未提供设备特写镜头,导致关键证据缺失。
历史回溯:偶像人设的脆弱性
这并非黄明昊首次陷入类似争议。2020年,他因在加油站抽烟被狗仔曝光,尽管当时已成年,但该行为违反公共安全规定,叠加其母亲陈建平的“老赖”风波,导致公众形象受损。此次事件中,反对者翻出旧账,认为其“屡教不改”;支持者则强调,2023年粉丝长文曾证实其“不喝酒不抽烟”,此次争议纯属误会。这种矛盾反映出一个现实:偶像的过往行为记录会成为公众评判的“隐形标尺”。
法律视角:偷拍行为的违法性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此次偷拍发生在非公开场合,且视频传播未经当事人同意,已涉嫌违法。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律师指出:“即使公众人物需让渡部分隐私权,也不意味着其私人空间可被随意侵犯。此次事件中,偷拍者的法律责任应与黄明昊的行为性质分开讨论。”
行业影响:偶像生态的反思
事件发酵后,黄明昊团队选择沉默,但舆论已自发形成两极。支持者发起“拒绝偷拍”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反对者则翻出其2024年接吻神秘女子的旧闻,质疑其“道德瑕疵”。这种对立暴露出饭圈文化的极端化倾向——部分粉丝将偶像视为“私有财产”,试图通过控制其私人生活来维护人设完美。而品牌方开始重新评估合作风险,某电子烟品牌原定的代言邀约已暂停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