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黄明昊近期因私人生活争议占据头条,但其主演的新剧《烽火流金》的海外播出困境,同样折射出中国影视产业的文化输出挑战。
项目背景:双男主剧的出海野心
《烽火流金》改编自Priest小说《杀破狼》,讲述安定侯顾昀与遗孤长庚携手守护家国的故事。该剧原定2025年通过Netflix全球播出,制作方投入3.2亿元打造战争场面与服装道具,试图复制《陈情令》的海外成功路径。然而,2025年3月,该剧因“涉及敏感历史题材”未通过海外内容审查,播出计划搁浅。
审查困境:历史虚无主义的争议
剧集以虚构的“大梁王朝”为背景,但部分场景参考了明清建筑风格,且角色台词涉及“藩镇割据”“权臣乱政”等隐喻。海外审查机构认为,此类内容可能引发“对中国历史制度的误解”,要求删除或修改相关情节。制作方尝试将朝代名称改为架空设定,但因服装、兵器等细节仍具历史指向性,最终未能通过。
文化折扣:东方叙事的接受度难题
即使顺利播出,《烽火流金》也面临文化差异挑战。双男主情感线在东南亚市场具有吸引力,但在欧美地区可能遭遇理解障碍。2024年,同类型剧集《皓衣行》在北美流媒体平台播放量仅达预期值的40%,评论区高频词为“confusing”(困惑)与“boring”(无聊)。如何平衡本土文化特色与全球审美共性,成为中国影视出海的核心命题。
行业应对:分级制度与类型化探索
业内人士建议,中国影视需建立更细分的海外发行策略:针对东南亚市场强化情感叙事,面向欧美市场增加动作与科幻元素。同时,参考韩国“文化立国”战略,通过政府补贴降低制作方风险。《烽火流金》制作方已启动剪辑版制作,计划删除所有历史隐喻情节,以“奇幻冒险”题材重新申报海外播出许可。
从私人争议到艺术创新,再到产业困境,黄明昊的2025年如同内娱的微观缩影。在流量与实力的博弈中,偶像、资本与观众的三方角力从未停止。或许正如他在成都演唱会所言:“真正的舞台,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每个人心中。”这句话,既是对艺术的诠释,亦是对行业生态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