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丧尸恐怖电影《惊变28年》在全球电影市场的票房沉浮,引发了业界对于IP续作如何突破市场瓶颈的深入思考。
作为经典丧尸IP《惊变28天》与《惊变28周》的续作,《惊变28年》自立项以来就备受关注。其强大的演员阵容,包括朱迪·科默、亚伦·泰勒 – 约翰逊等,以及前作积累的良好口碑,都让观众对这部影片充满了期待。影片上映初期,票房表现也十分亮眼,首周全球票房斩获6000万美元,北美市场贡献3000万美元,创下系列最佳开画成绩,似乎预示着这将是一部成功的IP续作。
然而,随着影片的持续放映,其票房增长逐渐乏力,甚至出现了下滑趋势。截至2025年6月25日,全球票房仅为7792万美元,远未达到业内预期。这一票房沉浮的现象,暴露出IP续作在市场上面临的一系列瓶颈问题。
首先,剧情创新不足是IP续作面临的普遍问题。《惊变28年》在剧情上延续了前作的丧尸危机设定,没有给观众带来足够的新鲜感和惊喜。观众在观看前作时,已经对丧尸世界的规则和故事框架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续作不能在剧情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就很难吸引观众继续关注。例如,影片可以探索丧尸危机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走向,或者引入新的反派角色和冲突,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紧张感。
其次,角色塑造缺乏深度也是影响票房的重要因素。在《惊变28年》中,虽然主演们的演技出色,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不够丰富,难以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往往希望能够与角色建立情感联系,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如果角色形象过于单薄,就会让观众觉得缺乏代入感,从而影响观影体验。制作方可以在角色塑造上多下功夫,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赋予角色更多的情感层次和成长轨迹。
此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是IP续作面临的一大挑战。当下电影市场类型丰富多样,各种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丧尸题材电影虽然有着一定的受众基础,但也面临着来自其他类型电影的激烈竞争。如果IP续作不能在宣传营销、制作质量等方面脱颖而出,就很难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制作方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突出影片的特色和亮点,吸引目标观众的关注。同时,要注重影片的制作质量,提高视觉效果、音效等方面的水平,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
面对这些市场瓶颈,《惊变28年》也为后续的IP续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制作方应该认识到,IP续作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经典IP的品牌效应,更需要在剧情创新、角色塑造、市场竞争等方面下功夫。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打造出高质量、有吸引力的作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IP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