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极岛》预告片放出时,几乎没有人相信。弹幕里密密麻麻的问号像潮水般涌来,有人反复暂停放大画面,试图从那张被海风雕刻出沟壑的脸上找到熟悉的轮廓 —— 毕竟这张脸与《知否》里温润的小公爷、《重启》中机敏的吴邪相去甚远,仿佛是被时光和海浪重新塑造过的陌生人。
剧中的他,皮肤黝黑、长发凌乱,是东极岛的老渔民。那一身被日光与海水共同雕琢出的古铜色皮肤,在镜头下泛着独属于劳动者的光泽,脖颈处还留着被渔网勒出的淡红色印记,完全不见以往荧幕上或温润如玉、或精明干练的形象痕迹。一头肆意张扬的长发,杂乱地贴在脸颊与脖颈处,发梢还缠着细碎的海盐粒,仿佛真的在海风与波涛中经历了无数日夜的洗礼。有观众翻出他进组前的机场图对比,那个穿着白衬衫、眉眼清澈的青年,竟在三个月里 “消失” 得无影无踪。
拍《东极岛》时,管虎要求所有演员素颜。这对习惯了在镜头前以精致妆容示人的明星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挑战,却也为影片带来了无比真实的质感。朱一龙毫无保留地接受了这一要求,坦然以最本真的面貌融入角色。为了让自己从内到外都像个地道渔民,他在拍摄前的几个月里,进行了近乎疯狂的训练。无氧气装备深潜训练、水中动作表演训练,让他逐渐适应了大海的节奏,甚至能在水下闭气长达 4 分半钟。每天清晨五点,当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已跟着渔民出海,粗糙的麻绳在他手掌上磨出一个又一个血泡,他只是简单缠上纱布,便继续练习抛锚收网的动作。为练就渔民特有的 “麒麟臂”,他刻意让左右手负荷不同重量,三个月下来,两条胳膊变得健硕有力,青筋在古铜色皮肤下若隐若现,举手投足间都带着渔民在风浪中讨生活的那股子劲儿。
电影《东极岛》,讲述的是中国人的善意。东极岛渔民冒死救出 384 人,却因战乱无人知晓。朱一龙所饰演的阿海,是这场营救中的核心人物。预告片里有个镜头令人揪心:暴雨夜他跪在甲板上,用牙咬着绳索另一端,雨水混着血水从下巴滴落,眼神却像礁石般坚定。这个角色从最初对世事的麻木,到为守护同胞爆发出惊人勇气,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与复杂。渔民们教他辨认洋流的手势、修补渔网时的哼歌声,都被他悄悄融入表演细节里。
如今预告片播放量已破亿,“朱一龙 东极岛渔民” 的话题下,观众们讨论着他消失的偶像感,更惊叹于这份脱胎换骨的蜕变。当镜头扫过他被海风揉皱的眼角,当他开口说出带着咸腥味的方言,人们终于相信,那个曾在红毯上西装革履的演员,真的把自己种进了东极岛的礁石与海浪里。这份颠覆,让《东极岛》未映先火,也让观众更加期待在大银幕上,看阿海如何在惊涛骇浪中,托举起跨越时代的善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