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得知自己即将失明,你最想完成什么心愿?对于被确诊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佩尔蒂埃一家来说,他们选择完成环球旅行,只为储存未来的记忆碎片,以便没有光明时还能凭借回忆想象美好。6月20日,上海国际电影节将这部心灵治愈纪录片——《与世界的最后一眼相遇》(Blink)搬上中国银幕。影片导演、曾获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的丹尼尔·罗赫(Daniel Roher)用写实、幽默和敢于揭露困境的手法告诉每个观众:真正的失明,是心灵失去感知世界的能力;而真正的光明,永远存在于爱与希望编织的记忆矩阵里。
Plein la vue, Pour toujours
“这种感觉就好像看到杯子里一半是空的,一半是满的。”当塞巴斯蒂安·佩尔蒂埃(Sébastien Pelletier)回忆起四个孩子中有三个被诊断出视网膜色素变性时,他无奈地说道。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眼疾,慢性神经炎症是其进展的重要原因。症状包括夜盲、周边视野缺损等,后者逐渐恶化,可能逐渐导致管视角(视野狭隘),最终可致失明。“好吧,生活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但没关系,我们依旧要积极面对——尤其是对于我的孩子们来说。”当佩尔蒂埃一家离开加拿大蒙特利尔前往非洲,开启为期15个月的旅程时,这对夫妇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用眼前的景象和经历“填补他们的视觉记忆”。
丹尼尔·罗赫采用旁观式采访的方式慢慢地介绍了这个家庭。观众了解到,九岁的利奥(拍摄纪录片时的年龄)是最有想象力的,而且也是唯一一个没有遗传眼疾的孩子。最年长的米娅被父母形容成“A型血的领导,典型的老板”。六岁的弟弟科林是个古怪的孩子,而家里最小的孩子——四岁的洛朗,被父母称为“一名哲学家”。“有了四个孩子后,你就不得不举手投降,接受混乱。”佩尔蒂埃夫妇问四个孩子最想做的事情和最想去的地方的愿望清单,有些想法很普遍,比如“在火车上睡觉”或者“在其他国家交朋友”;还有一些则更贴近小孩子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比如科林想“骑着骆驼喝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