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集体的扑街,无一幸免。或许有人说这是后春节档历来的表现,尤其是《哪吒2》吸光购买力之后,观众短时间内难以走进影院。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在长达两个月的周期内,竟然没有一部具备体量的项目,亦或小黑马出现。目前工作日大盘已经来到了1000万+的水准,来到了年度最低的水位,救市已经是刻不容缓。
“定档”已经进入了死胡同
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如今行业里的定档发生了尤为明显的变化。过去是项目密集扎堆于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五一档等,第二梯队的中小型档期也能吸引到项目,然后普通周末多少是能够有项目上映的。可现在的变化在于,行业对于档期的依赖越发明显,但凡是档期,哪怕是中小档期,也会无比的内卷,这种档期扎堆的情况比以往任何时期都严重。
正如前面所说,在后春节档的近两个月中,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够出头,其核心原因更多还是没有片子上映,没有真正具备体量的项目放在3月份,大家都清一色地在躲,反倒纷纷扎堆到了4月的清明档、5月的劳动节,以至于普通的周末没有任何新片上映,这种情况已经完全畸形。
因此恶性循环就此产生,因为后春节档市场表现乏力,导致大家更不敢定档,导致档期更加扎堆,导致扎堆之后诞生更多炮灰,可怕的是,短期之内这种恶性循环根本停不下来。目前清明档已经聚集了10多部电影,可清明仅仅比普通周末多一天而已,区别并没有那么大,可这10多部电影宁死不愿选择周末上映。
包括接下来的五一档,预计至少也是10部电影数量起步,而后续的暑期档,则是全年大片的又一次扎堆,或将再次人为创造出一个市场的高峰。如此冷热不均的背后,更多还是片方的不自信,他们不愿意相信电影,更愿相信档期,这完全是本末倒置,观众是跟着好项目走的,好项目在哪观众就在哪。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部电影在普通周末上映都没人看,那么在内卷严重的假期中更加无人问津,会以最快的时间被淘汰出局,离开观众的视线。想要打破冷热不均,必须得有真正有担当的优质项目,不在假期中内卷,而是敢于走出来,敢于在周末扛起市场,而不是将一堆又小又差的影片放在3月份,任其自生自灭。
当下工作日大盘来到了1000万+,其中《哪吒2》依然占据着近40%的份额,这是不合理的,也证明根本没有真正的上新。目前的阶段就是新片数量严重不足,而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又会是另一个极端的体现,观众会发现走进影院根本选不过来,又会诞生一批更大的炮灰。春节档都两个月了,但春节档电影继续支撑市场,期待品质电影尽快完成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