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段,才知道自己真是肤浅了。
如果说苏敏阿姨更多的困境是家庭之内,是妻职、母职对女性梦想的束缚,那么迪莉娅的困境,不仅仅是糟糕的婚姻,更是与整个社会文明进度条的拉锯。
比如在修伞店,迪莉娅业务熟练,空袭期间都在干活,新来的小伙计却比她薪水更高,因为他是男人。
玛塞拉成绩优秀,却被父亲勒令退学,赚钱供养两个学渣弟弟,多么熟悉的姐姐剧本。
玛塞拉有了一个富裕家庭的男朋友,父亲狂喜,准亲家是靠不义之财发迹的暴发户也无妨,他在意的根本不是女儿的幸福,嫁女儿,穿旧婚纱就行,用葬礼上撤掉的二手鲜花也行。
经济独立的服装店女老板,被质问票据上为什么不是她丈夫的签名,女老板说我的签名就有效,男顾客说这个婆娘脑子坏掉了。
迪莉娅带回黑人士兵馈赠的巧克力,被丈夫辱骂,在他眼里,男性的礼物只会送给荡妇和站街女。
像一条绵延的线那样,整个故事有一句台词反复出现:你应该学会闭嘴。
你是个好主妇,但你应该闭嘴。你是个好姑娘,但你的话太多了。不同年龄和身份的女性被反复规训,即使是颐指气使的富人太太,同样被丈夫“温柔”提醒:亲爱的,你不要插嘴。富家女孩虽然就读昂贵的学校,却毫无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
“闭嘴”不只是闭嘴,它意味着女性不能有任何的话语权、话事权、投票权,意味着女性不算是真正的公民。
所以,女孩在尝到了一点点的甜头之后,就会欣喜若狂。玛塞拉在脚趾抠地的订婚宴上收到男友的钻戒,尽管爷爷说那是假的,是玻璃的,她还是热泪盈眶戴在手上。
玛塞拉心疼妈妈,也鄙视妈妈。妈妈没有欲望,没有雄心,没有尊严。但假如命运的齿轮没有咔哒一声开始转动,她到中年的境遇大概率也跟妈妈一样。
此刻,即使婚姻这个盲盒肉眼可见布满瑕疵,她也愿意立刻拆开,毕竟命运的馈赠一生也不会有几次。
当我们对旧式女性的恋爱脑不屑一顾时,有没有可能是,当时的她们没有任何路径抵达光亮。
《还有明天》整个画面都是黑白调,像维米尔的油画。我觉得比彩色更好,黑白表达了压抑和秩序,就连口红的颜色,都冷静而且坚持。
意大利记者安娜·加罗法洛有句名言叫“我们紧握选票,就像紧握情书”。
所以当我们终于拥有了一票表决权,千万不要放弃它,它虽然比情书沉重得多,有时需要很勤勉的劳动才能握住它,却是无数的外婆、妈妈、姐姐帮我们争取来的。
《还有明天》风格轻快,薄薄的喜剧外壳一碰就掉了,露出里面苦涩的果肉。比如家暴场景浮夸地用跳舞表达,绝望婚姻在歌词里是讽刺的“我们永不分离”。温水煮青蛙式的压迫,比直白的暴力场面更让人窒息。
迪莉娅每天从薪水里藏一点私房钱,攒够八千里拉,原本打算给女儿买婚纱,后来留给她做了学费。
这是故事的高光时刻,现在流行托举这个词,这是最动人的托举——我在牢笼深处,却不是想尽快逃离它,因为它真的太大了,所以我用尽全身力气,先把你托出牢笼。
52岁的意大利女演员宝拉·柯特莱西第一次当导演,她好会讲故事,真是个幽默的姐姐。
最深的伤口藏在最轻松的语调里,能笑着把苦难讲成段子的人,骨子里都是战士,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笑着战斗。
宝拉决定讲这个故事,缘起是她祖母的生活,和1946年意大利女性终于获得选举权这一历史性时刻。她说,这部电影送给自己的女儿,也献给所有少女。
她想表达的应该是,女性真正的自由并非逃离牢笼,而是重塑牢笼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