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富兴以“不良资产+基金”为主要经营模式,参与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扶持实体经济等业务合作,截至2023年底,东方富兴已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达1243.64亿元。
翰合投资则成立于2015年,天眼查显示,2021年翰合投资参与了GPU独角兽“摩尔线程”的融资。
“本次购买资产,是公司基于当前及未来发展需求所做出的重要决策,有利于推动公司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确保公司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目前,公司流动资金充足,相关款项的支付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及流动性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会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光线传媒表示。
2024年三季报显示,光线传媒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97亿元。
02
光线传媒或靠《哪吒2》赚30亿
光线传媒如此阔气的背后,是刚刚因《哪吒2》在资本市场上火了一把。
《哪吒2》没有联合出品方,其出品方只有5家公司,有两家是导演饺子旗下的可可豆动画和自在传媒,另外3家除了光线传媒(300251.SZ)外,还有两家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下称“光线影业”)、北京彩条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彩条屋科技”)都是光线传媒100%控股的子公司和孙公司。其中,彩条屋科技还间接持有可可豆动画30%股权。
也就是说,除了作为导演的收入分成以外,饺子旗下公司作为电影出品方之一也能拿到相应的分账。
电影《哪吒2》是如何分账的?
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影票房的分账模式复杂,但核心公式为:总票房扣除5%电影事业专项基金和3.3%的特别营业税这两项不可分账票房后。剩余的91.7%由院线与片方分账。
据该片的《数字版影片发行通知》显示,《哪吒2》的基础分账比例是片方43%、影院和院线57%。
按公司披露的48.4亿元票房公司能赚10亿左右计算,光线传媒可以拿到片方分账的约52.41%。也就是说,按如今《哪吒2》148亿的票房收入计算,光线传媒能获得大约30亿元分账。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光线传媒全年营业收入只有15.4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光线传媒总营收14.42亿元。
而如今一部《哪吒2》的成功,收入或许就可赶上光线传媒过去一年的总收入。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哪吒2》的成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影片在内容上延续了《哪吒》系列的高质量制作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期待;其次,影片在宣传上做得非常出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了影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档期选择也较为合适,满足了观众在特定时期的观影需求。
03
60岁大连富豪“赚翻了”
王兴、阿里跟着喝汤
作为《哪吒2》主投主控方,光线传媒的创始人是来自大连的“富豪”王长田。
王长田1965年4月出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1995年,他加入北京电视台,成为《北京特快》的总策划并崭露头角。1998年,王长田和四个同伴凑了十万块钱,创办了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即光线传媒的前身。
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是中国最早的民营专业电视策划与制作机构之一,1999年公司推出首档节目《中国娱乐报道》,节目迅速在全国20家电视台播出,平均收视率超过8%,覆盖全国60多家省市级电视台。此后公司又推出《音乐风云榜》《娱乐人物周刊》等节目,使光线传媒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和发行商之一,也让王长田在传媒界声名鹊起。
2006年,光线传媒开始尝试电影发行,续推出《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精武风云》等影片,逐渐在电影市场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