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申小豹的死亡是申公豹精神觉醒的必需催化剂。
此前申公豹的挣扎始终在体制框架内,比如如渴望晋升金仙。
而弟弟的惨死使其看清阐教权力游戏的血腥本质,从而彻底与仙界决裂。
其实,申小豹的形象,就是饺子为我们呈现的,小时候的申公豹。申小豹死去,其实也意味着,那个稚嫩单纯,心怀怜悯的申公豹,已经彻底被杀死了。
这也为申公豹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立场,积攒了砝码。
其实,申小豹必须死亡,揭示的,是以无量仙人为首的阐教败类彻底的邪恶本质。
当暴力必须通过杀害孩童来维系时,其正当性已彻底崩塌。
这是申小豹的宿命,也是电影情绪转变的关键点,更是饺子对“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这句经典台词,穿透次元壁的演绎。
当申小豹死去,你是不是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申公豹会屠戮陈塘关?
这又何尝不是中国导演,一种超越《死侍》的浪漫主义巧思呢。
05、无量仙翁是申公豹Pro?
《哪吒》两部的叙事主题,或者说反派主体,其实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看完《哪吒2》,有一个事实基本可以明确:无量仙翁也是妖,而且是一只树妖。
也就是说,《哪吒2》里的无量仙翁,其实是《哪吒1》里申公豹的翻版,他是申公豹Pro Max。
因为申公豹与无量仙翁共享被歧视的妖族出身(树妖与豹精),这是他们悲剧的共相。
但申公豹还有父亲,弟弟等,尚存族群认同的残片。
而无量仙翁已通过自我妖魔化完成了所有的身份置换。
这种差异折射的,其实是阐教规训程度的深浅:申公豹的愤怒源于未被完全接纳,而无量仙翁通过主动迫害同族炼丹,来换取体制认可。
如同殖民史中“带路党”比宗主国更残暴,无量仙翁的妖族血统促使他加倍暴力以自证忠诚。
申公豹的作恶尚属个体层面,比如偷换灵珠这种小阴谋。
而无量仙翁已建构起工业化的作恶压迫系统。他将申公豹零散的破坏欲升级为制度性暴力:如组建捕妖队(规范化暴力机构)、建造天元鼎(剥削流水线)、制定考核标准(意识形态筛选)。
这种从个体作恶到系统作恶的跃迁,恰如手工业者与垄断资本的差异。
当申公豹还在为十二金仙席位挣扎时,无量仙翁已掌握了仙丹分配权,此时后者操纵的,是整个阶层的上升通道。
申公豹的悲剧性在于清醒的痛苦,他深深知晓体制不公却无法挣脱。
而无量仙翁早已实现认知重构,他将压迫视为自然法则。
就像申公豹教导弟弟时,还在强调“妖族要加倍努力”,这说明他仍存通过努力晋升的幻梦。
但无量仙翁则直言“妖族是炼丹耗材”,早就彻底认同弱肉强食逻辑。
不过,虽然两部的反派似乎都大差不差,但在内核呈现上,第二部则更深,更光,更可怕,也更暗黑。
申公豹充其量是个搅局者,但无量仙翁的存在,却宣告着所有体制反抗者最恐怖的宿命。
所有反抗者,如果按照规则设定的路线走下去,最终可能变成自己曾经憎恶的对象,屠龙少年变恶龙 ,似乎是命中注定。
这种深渊凝视,使《哪吒2》超越普通动画,有了一层朦胧的哲学意味。
06、“三关晋升”的顺序有深意?
《哪吒2》里,哪吒修仙经历的三重考验,导演用了浓重的笔墨。
事实上,这三关的安排,有更深层次的暗黑意味。
先看第一关,镇压土拨鼠。
这一关,本质是对朴素正义感的剿灭。
镜头呈现上,除了打斗处理,饺子更聚焦在土拨鼠的破衣烂衫,简陋的居住环境,以及糟糕的饭菜上。
他们隐喻的,其实是沉默的底层大多数,是无人关注的边缘人群。
这些自给自足的劳动者从未危害仙界,却被强行定义为“恶”消灭,一方面是规训弟子,一方面是积攒“耗材”。
因为这种底层“妖”民,即便消失,也无人在意。
第二关,则是对妖族精英的驯化,对上升通道的进一步掌控。
对申正道作为妖族教育者,本应具备觉醒潜力,却深陷“努力晋升”的迷梦。
消灭他们,是阐教在向妖族传达一个恐怖暗示,即便遵循所有规则,仍可能沦为随时可弃的耗材。
另外,申正道私自开设修仙补习班,普及“仙界晋升”教育,这显然与阐教“弱化妖族”的目的相悖,切培养了大量有实力的竞争者。
动了仙界的蛋糕,增加了嫡系和血缘关系者的晋升难度,申正道必须被处理。
第三关,是对不稳定因素的铲除,是彻底的权力恐怖主义。
镇压石矶娘娘的深层意图,是消灭所有拒绝参与修仙体系的个体。
石矶偏安一隅,看似是个“躺平者”,既有实力,又掌控者一定的资源。
这就决定了,其存在本身即构成对仙界权力叙事的威胁。
当有个体证明不加入体系也能自足时,系统的必要性便遭质疑。
所以无量仙翁将其设为终极关卡,意图摧毁“体制外生存”的可能性示范。
综上来看,这三关,实为一出微型的仙界社会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