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妖族中的“成功者”,他越是接近仙界,就越是陷入身份认知的撕裂。

电影也通过他的服饰细节暗示这种分裂。几乎所有妖怪都穿着随意,只有他穿着绣有禅教符咒的妖族传统长衫,类似申公豹。

这说明,申正道既想保留族群印记,又渴望被主流认可。

当敖丙无意间触发其身份焦虑时,断臂成为斩断“妖族性”的仪式。

就像现实里,一些少数族裔精英通过极端同化策略切割文化根脉。

这种自我憎恶的癌变,远比外部压迫更具毁灭性。

作为教育者,申正道本应是族群觉醒的火种,却沦为阐教意识扩张的再生产工具。

虽然断臂这个行为本身,有保护手下小妖不受戕害的意味,但更多,是妖族个体在仙界霸权碾压下的微型史诗。

那道残臂,划开的不仅是角色的血肉,更是整个被规训妖族的精神疮口。

04、申小豹为什么必须死?

《哪吒3》里,只有一个不会复活的角色,那就是申小豹。

因为申小豹用的是儿童配音演员,因为儿童有变声期,所以一般的电影很少用儿童配音。

饺子用儿童配申小豹,基本确定,申小豹已经死了。

那么《哪吒2》,是出于什么理由,一定要让申小豹下线呢?

其实,大家都看得出,申小豹与兄长申公豹,构成的其实是镜像对照。

前者保留着妖族天然的率真,后者则已被禅教话语异化为小镇做题家。

这种未被污染的纯粹性,在阐教的话语体系下,是极其危险的。

当其他妖族精英忙于自我规训时,申小豹对“成仙”体系的天然漠视,对亲情的无比重视,构成了对阐教权力叙事的根本性质疑。

他的死亡,本质上是系统对“不可被收编者”的清除。

当然,从影片叙事的层面来说,申小豹被杀,比申公豹被杀,更有价值和意义。

一方面,申公豹的“黑化精英”形象易于被污名化,而申小豹的孩童身份与无辜眼神,能最大限度激发观众的道德震颤。

当鹿童的骨箭贯穿其胸膛时,镜头刻意给了大特写和慢镜头,这其实是完成对“诛恶”叙事的反转。

观众被迫直面统治暴力对纯真的践踏,情绪上得自然更快。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