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以番外短片为形式的联名广告,形成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哪吒2》电影上映前,与蒙牛牛奶联动的系列短片广告提前“出街”预热,但后来却随着上映热度“流量反跳”,成了不少人“追更”的新热门,单条短视频点赞过万。
值得一提的还有《熊出没》和伊利QQ星联手打造“年味”:推出IP礼包和定制广告,短片中把“饮牛奶和包饺子”紧扣年味场景。去年还直接植入《逆转时空》大电影,用QQ星牛奶与剧情结合,让人印象深刻。
过去常言,好莱坞大片通过衍生开发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衍生品收入和影视内容收入之间有4倍的倍数关系。《星球大战》系列的授权商品收入已经达到422亿美元,是票房收入的四倍;《冰雪奇缘》系列用6年创造了113亿美元收入,其中95.75亿美元来自衍生品,占比85%。如今中国电影市场也在朝着这一方向“快马加鞭”。
未来方向:衍生开发支撑IP蓄力
“好时节”还未真正到来。此前玩世代与万达时光网负责人交流中了解,从“盲盒潮玩”大流行再到“谷子经济”火热,越来越多大众群体能够从IP周边中感受收集和购买的乐趣。衍生消费的兴趣和消费意识正在形成,这也让大家看到衍生市场的信心和机会。
艾瑞研究显示, Z世代同时具备“消费动机”和“消费实力”。Z世代的人均月度可支配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9%,这也成为娱乐IP衍生品市场强有力的助推剂。
得益于“更靠近观影群体”和“掌握大屏资源”,院线也在围绕“大屏”做文章:基于“大屏观影”的独特感染力来深化场景开发,把观影场景变成融合多种娱乐消费形式的综合性场域;零售化改造,着手商品自研,在优化市场供给上做突破。早在2022年,万达就成立了W+潮玩店;CGV在部分城市的影院内开设了潮玩店,销售多种潮玩和周边商品;金逸影城推出影视动漫IP周边的运营和零售品牌YOOOOSHOP。
不过目前,电影周边销售仍然极大程度依赖影片热映热度,销售机会窗口短则不过十余天。留给商业开发的机会周期极短,一旦某款商品卖爆,很难追加产能。随着电影下映、关注度下降,无论是卡牌还是手办周边,都面临缺少流通交易价值的局面。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衍生开发除了收入补益,更大的价值在于“填补档期空白”,特别是对国漫IP电影而言。当下国产动画生产模式“十年磨一剑“,间隔年期间需要连续性的IP输出来维持关注度,一方面维系”老观众“,一方面用新内容捕获潜在兴趣群体。这一“衍生开发”并不局限于周边商品,也包括线下主题展览、实景娱乐、VR体验、游戏、衍生动漫、甚至表情包等轻内容。
相比于迪士尼,电影《冰雪奇缘》热映后,家庭能够便捷的购买到公主裙、玩具、装扮等周边商品,“公主文化”“公主美学“渗透到方方面面,其背后有繁复的商业生态系统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