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毕赣执导的《狂野时代》登陆全国院线,首日7900万的票房成绩不仅创下近期国产影片新高,更打破了艺术电影“叫好不叫座”的魔咒。首映当日的上海,导演毕赣携领衔主演易烊千玺、特别出演李庚希及主演陈永忠现身映后交流,在光影流转间与观众共赴一场关于创作与人性的深度对话。![]()
作为曾斩获戛纳电影节特别奖的作品,《狂野时代》从预售阶段就展现出强劲势头,超1亿元的预售票房已预示其市场潜力。映后交流现场,观众的热情印证了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有观众直言:“毕赣式的诗意镜头与紧凑叙事完美融合,打破了我对艺术电影‘晦涩’的刻板印象。”这种认可,正是影片实现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平衡的最佳注脚。
易烊千玺在片中饰演的“迷魂者”无疑是焦点所在,这个跨越世纪、拥有五种人格的角色被他演绎得层次分明。谈及这场“地狱级难度”的表演,他坦言:“导演说角色核心是‘不被规训的生命力’,为了读懂每个人格的灵魂,我把它们当作五个独立故事来打磨。”为呈现默片怪物的孤独,他沉浸研究表现主义电影;为塑造民国特工的隐忍,他用睫毛颤动传递内心挣扎,这些细节让角色“活在了身体里”,赢得观众“每一帧都在突破认知”的盛赞。
导演毕赣则揭开了影片创作的幕后故事。他延续了标志性的氛围营造,但特意在叙事上做出调整:“希望用五感体验的独特结构,让观众在奇幻中触摸真实。”这种探索既保留了艺术质感,又降低了观影门槛。陈永忠作为毕赣的老搭档,分享了跳拍拍摄的趣事:“常常不知道完整剧情,全靠当下的情感碰撞,反而让表演更真实。”李庚希也提及,与易烊千玺的对手戏充满即兴火花,这种创作的灵动让影片更具生命力。![]()
面对“艺术电影如何破圈”的提问,毕赣给出了答案:“不是迎合市场,而是用真诚的表达连接观众。”《狂野时代》的成功,恰是这一理念的实践——易烊千玺用“死磕角色”的韧劲塑造立体人物,主创团队用偏执的细节打磨品质,最终让作品既获得国际影展认可,又赢得普通观众青睐。相较于同期部分文艺片不足500万的票房,《狂野时代》的成绩无疑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截至11月24日,影片票房已突破1.26亿元,豆瓣评分虽因争议维持在6.5分,但两极评价本身就证明了作品的讨论价值。正如毕赣在交流尾声所说:“电影的意义,就是让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风景。”当艺术电影不再局限于小众圈层,当优质创作能获得市场回馈,《狂野时代》的热映,正预示着国产电影一个更成熟、更多元的新时代已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