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狂野时代》在票务平台清晰标注“艺术电影”标签时,华策影业的“清高式营销”已然拉开序幕。这种与毕赣前作《地球最后的夜晚》“一吻跨年”诈骗式营销截然不同的坦诚,看似是对艺术的敬畏,实则藏着对艺术电影商业价值的精准算计,在明确的定位之下,一场兼顾格调与流量的商业突围正在上演。![]()
定位先行是这场营销战的基石。华策总裁傅斌星直言“艺术电影的商业可能性在于‘做深’而非‘做广’”,这种认知让影片从源头规避了预期错位风险。七年前《地球最后的夜晚》用浪漫营销收割2.6亿首日票房后,因晦涩内容遭遇口碑崩盘,票房断崖式下跌的教训犹在眼前。如今《狂野时代》主动亮明“艺术电影”身份,既过滤了追求线性叙事的普通观众,又精准触达核心影迷群体,这种坦诚反而赢得了市场信任,为后续票房稳定增长铺垫了基础。
在明确定位的框架内,“5D感官营销”成为连接艺术表达与大众吸引力的桥梁。片方按“五感篇章”分阶段释放物料,11月6日“视觉篇”以易烊千玺颠覆性的怪物造型引爆话题,9日“听觉篇”用谍战氛围拓宽受众边界,12日“味觉篇”则以雪景禅意镜头回归艺术本质。这种组合拳极具巧思:既借顶流明星的流量属性打破艺术电影的圈层壁垒,又用实验性影像元素巩固其艺术定位。易烊千玺作为最年轻金鸡影帝,其票房号召力已被多部作品验证,此次一人分饰五角的挑战,更让粉丝甘愿为偶像的艺术探索买单,推动影片预售5天破9000万,创下艺术片预售奇迹。
营销团队从未放弃对大众市场的渗透,只是换了更“健康”的吃相。“黄觉自称站哥”的话题通过玩梗发酵持续制造热度,将演员魅力转化为观影吸引力;借小雪节气将观影打造成“入冬仪式感”,让看片与糖葫芦、热奶茶并列成为冬季社交符号,成功激活年轻女性观众的消费需求。而#易烊千玺李庚希咬脖戏#的强势出圈,更印证了其对路人市场的精准捕捉——既不违背艺术电影的调性,又精准戳中大众审美点,实现了流量与口碑的双赢。![]()
这场“清高式营销”的本质,是艺术电影商业化的成熟探索。它以明确定位建立信任,用感官营销搭建桥梁,靠社交话题拓宽边界,最终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影片预售破亿的成绩证明,艺术与商业并非对立关系。当流量为艺术赋能,当营销尊重观众认知,艺术电影便能突破票房天花板。《狂野时代》的实践,不仅为毕赣这样的作者导演提供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更为中国艺术电影的市场化路径,写下了极具参考价值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