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墓园惊变:武打宗师身后遭劫
“这不是盗墓,是对逝者尊严的践踏!”11 月 3 日,香港演员翁静晶在视频声明中展示着空荡的骨灰龛,声音哽咽。龛内仅剩红黄布块与纪念册,丈夫刘家良的骨灰盒已不翼而飞,连她特意留下的 “无值钱物品” 字条也被偷走。这位获金像奖终身成就奖的武打宗师,曾以《少林三十六房》铸就武侠传奇,却在离世十二年后难享安宁。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并非孤例。香港沙田宝福山 —— 安葬着陈百强、沈殿霞等名人的墓园,同期发生多起骨灰失窃案。受害家属陆续接到勒索电话,对方手握骨灰盒照片,开口索要数千万港元,扬言 “不付款就让骨灰灰飞烟灭”。
二、专业作案:跨境集团的罪恶链条
警方调查揭开了犯罪网络的冰山一角:嫌疑人先用工具刮除玻璃胶,拧开螺丝盗走骨灰盒,事后重新封胶清理,手法专业到骗过日常巡查。被捕的 28 岁男子手机中,竟藏有标注 “赎金估价” 的 40 人名单,涵盖影帝、富商亲属,金额从 300 万至 1 亿港元不等,线索直指殡仪馆内部信息泄露。
更可疑的是跨境关联。翁静晶透露,团伙成员疑似含柬埔寨等东南亚人员,主犯可能已潜逃境外。这种 “盗窃 – 勒索 – 跨境转移” 的模式,与近年柬埔寨诈骗集团的作案特征高度吻合,显示其犯罪领域已从电信诈骗延伸至伦理犯罪。而宝福山监控失灵、夜间无巡逻的安保漏洞,更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三、决绝抗争:以善意回击恶意
面对 6000 万港元赎金要求,翁静晶的回应斩钉截铁:“别说 6000 万,6 块钱都不给!” 她坦言,警方告知台风季被盗骨灰恐已被大水冲走,妥协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给钱就是助纣为虐,会有更多家庭遭殃”。
这份决绝化作温暖行动。她计划在龙华饭店举办 “千岁宴”,邀请 75 岁以上长者免费就餐,将赎金预算转为公益支出。“钱要花在活人身上,才是对丈夫最好的告慰”,这种以善抗恶的姿态,引发全网对 “生命尊严” 的热议。
四、警钟长鸣:伦理与安全的双重拷问
此案暴露出沉重现实:香港现行法律对盗掘骨灰惩处较轻,殡葬行业缺乏全流程监管,而跨境犯罪的侦办难度更让正义滞后。当犯罪分子将骨灰视为 “勒索筹码”,践踏的不仅是个体尊严,更是 “逝者为大” 的文化根基。
目前警方仍在追捕四名在逃嫌犯,刘家良的骨灰尚未寻回。但翁静晶的抗争已推动改变:宝福山紧急升级监控与巡逻,特区政府启动殡葬法规修订调研。这场悲剧警示我们:守护逝者安宁,既需技术层面的安保升级,更要法律与道德共同筑牢的尊严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