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百何怒撕电影《春树》主创的风波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原本与核心矛盾无关的王传君却成了被网暴的 “池鱼”。多数网友只认识这位凭借 “我不喜欢” 出圈的演员,便将不满情绪一股脑倾泻在他身上,让这场格局之争平添了几分荒诞。
其实白百何的愤怒从不是冲着影后头衔,更不是针对王传君。作为影片的核心主创,她在意的是被排斥在获奖喜悦之外的憋屈 —— 电影本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无论是最佳男演员还是最佳导演奖项,本质都是团队托举的结果,没有影片这个载体,所有荣誉都无从谈起。可《春树》主创却臆测她 “见不得别人好”,提前将她支走后私下庆祝,这种明里暗里穿小鞋的操作,让性格刚烈的她实在无法隐忍。
从行业逻辑来看,主创的做法确实既蠢又坏。东京电影节的奖项归属由评委决定,与剧组无关,却因这番 “防着谁” 的操作,反倒坐实了 “操控奖项” 的传闻,让王传君平白背上 “截胡影后奖杯” 的黑锅。评委桂纶镁的回应道出了真相:本届电影节女演员竞争激烈,白百何表现出色但仍有更强对手;而男演员赛道可选之人不多,王传君的发挥虽稳,更多是占了竞争环境宽松的优势。
这场风波中,王传君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清醒。拿下影帝后,他在获奖感言中首先感谢白百何与刘丹 “用高光表现照亮了角落的我”,采访中更用上海话 “借光” 自谦,主动将自己的荣誉归于两位搭档。即便公开资料中他是二番男二,却自愿以 “男配” 自居,这种自我降咖的谦卑姿态,既化解了舆论危机,也展现了通透的人情世故。
这也印证了娱乐圈的生存法则:能长久立足且不塌房的演员,绝不止靠演技或真性情。王传君在 “我不喜欢” 的耿直标签后,藏着的是审时度势的智慧;而白百何敢直接硬刚不公,源于对自身价值的笃定和不愿受委屈的刚烈。随着女性力量的崛起,影视行业的性别竞争格局正在重构,类似的奖项争议或许会越来越多。
但世事本无绝对公平,除了自身努力,”时也、命也、运也” 往往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王传君无疑是好运的,无心的金句让他翻红,宽松的竞争环境让他斩获影帝,这份幸运背后,是他在风波中的清醒应对,让好运得以延续。而《春树》主创的前车之鉴也提醒着:行业立足,能力之外,格局与待人之道才是长久之本,算计来算计去,最终只会暴露自己的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