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e template for displaying all single posts *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WordPress * @subpackage Twenty_Nineteen * @since 1.0.0 */ get_header(); ?>
一段时长一小时的录音,让王家卫三十七年的 “艺术圣徒” 人设轰然倒塌。2024 年末,前编剧古二曝光的《繁花》剧组对话,不仅揭开了编剧署名权纠纷的真相,更将这位导演的创作霸权与人格裂痕公之于众,最终印证了一个残酷事实:杀死王家卫神话的,从来不是外界的质疑,而是他自己。
王家卫的毁灭伏笔,早在三十年前已埋下。从《东邪西毒》的敦煌炼狱开始,他的 “无剧本暴政” 就带着毁灭性基因 —— 张国荣凭半张台词纸条即兴表演,林青霞因一人分饰两角精神濒临崩溃,梁家辉从黄药师被改换成盲剑客,自嘲 “浪费青春”。那时观众愿意为艺术光环买单,将演员的痛苦美化为 “献祭式表演”。但当《繁花》录音中出现 “唐嫣很装”“游本昌不是省油的灯” 等轻蔑评价,甚至夹杂对金靖的低俗调侃时,人们终于看清:所谓艺术追求,不过是权力碾压的遮羞布。
这种霸权在创作场域愈演愈烈。古二的控诉揭开了更丑陋的真相:他主导多条核心剧情线却只获 “前期责任编辑” 署名,月薪仅几千元还被斥为 “一条狗”。而王家卫对编剧劳动的贬低,与《东邪西毒》时对演员的操控如出一辙 —— 在他的创作体系里,团队成员只是可随意摆弄的棋子。当《繁花》试图将电影美学硬塞进剧集框架,导致豆瓣评分跌至 6.1 分,被批 “用电影滤镜拍土味剧情” 时,这种脱离叙事本质的形式主义,终于耗尽了观众的耐心。
资本的异化更让这场自我毁灭加速。从邓光荣因《阿飞正传》破产,到泽东影业靠 IP 授权对冲亏损,王家卫的个人品牌早已沦为资本游戏的筹码。录音中他一边享受资本赋予的特权,一边私下诋毁合作者,这种分裂性在舆论场形成致命反噬。当唐嫣粉丝刷起道歉、游本昌粉丝呼吁尊重,两万条豆瓣一星评论涌入时,墨镜遮蔽的不仅是眼神,更是对创作伦理的漠视。
从《花样年华》的旗袍光影到《繁花》的录音丑闻,王家卫用三十年证明:艺术的伟大从不在特权与偏执,而在对创作本质的坚守。当他将墨镜变成权力的符号,把折磨当作艺术的勋章,崩塌便早已注定。这场风波不是天才的坠落,而是一个时代对 “伪艺术霸权” 的清算 —— 毕竟,能杀死神话的,只有神话本身。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