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e template for displaying all single posts *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WordPress * @subpackage Twenty_Nineteen * @since 1.0.0 */ get_header(); ?>

         在电视剧《赴山海》中,萧秋水背后最强有力的支撑便是母亲孙慧珊。自萧秋水登场,母亲便频繁现身,为其提供诸多助力。尤其在他觊觎少掌门之位后,母亲更是毫无保留地全力支持,不仅为他争取到比武挑战的机会,还在兄弟对战时私下传授其独特招式。

         通常情况下,面对大儿子萧易人与小儿子萧秋水,父母往往会尽力做到公平对待,毕竟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然而,在这场关乎少掌门之位的比武中,萧母却明显偏向小儿子。萧秋水的机会是她争取来的,招式也是她传授的,这种差别对待不禁让人疑惑,同为亲子,她为何如此厚此薄彼?

         从表面来看,孙慧珊此举虽有失公允,却也存在一定逻辑。比武前,她曾对小儿子说:“娘很了解你大哥,他平常通情达理,可极好面子。我知道你鬼点子多,但也得小心,别让大儿子打伤了我的小儿子,到时候我都没处哭去。” 这场比武不仅是兄弟间的较量,且刀剑无眼,极易受伤。萧秋水底子薄、武功较弱,作为母亲,孙慧珊自然不愿看到他受伤,故而对他格外关照。

         但实际上,孙慧珊的偏心并非仅体现在这场比武中。从剧情开篇便能看出,在三个儿子里,她最疼爱的就是萧秋水。古人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 在多子女家庭中,幼子常受父母偏爱,孙慧珊的做法并非个例。在封建王朝,储君肩负继承皇位的重任,“立长不立贤” 有助于避免诸子争位,确保权力平稳交接。但在普通百姓家庭,幼子更容易获得父母的青睐。比如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就有幼子守灶、继承家业的传统。浣花萧家也有类似情况,萧秋水作为家中幼子,自出生便备受父母兄长宠爱。而且,由于年龄小,在父母的中老年时期,陪伴在侧的往往是幼子。在萧家,萧秋水凭借年龄优势,能更好地满足母亲的情感需求,给予母亲情绪价值,自然更受母亲偏爱。心理学上的 “末位效应” 也能解释这一现象,即多数人在做决策时,会更看重最后接收的信息。在萧母眼中,萧秋水是最小的孩子,所以她会将更多精力和关注投向他。

         不过,幼子守灶和末位效应并非萧母偏爱小儿子的根本原因。剧中,孙慧珊对萧秋水厚爱有加,实则另有深层次原因。传授厚颜三式时,萧母曾说:“想当年,你娘靠着这三招,打不赢也能全身而退。要不是你爹当年非要当什么正道大侠,不让我用这功夫,说不定今天都发扬光大了。” 这段话透露出两点:其一,萧母曾有快意恩仇的侠客梦;其二,她并不排斥旁门左道的功夫。

         而萧秋水的性格与母亲的特质完美契合。从他的好友唐柔等人的描述中可知,萧秋水虽资质普通、武功平平,却怀有一颗炽热的行侠仗义之心,面对强敌也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萧母也曾年轻,同样怀揣侠客梦,但因自身武功低微,且迫于舆论压力,无法施展旁门左道功夫,最终嫁给萧西楼,远离江湖,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当看到萧秋水身上展现出自己曾经渴望却未能实现的特质时,萧母不自觉地被吸引。萧秋水仿佛是萧母理想自我的投射,也是她江湖梦的化身。正因被儿子的侠义精神感染,萧母才会对萧秋水青眼有加。

         在武侠世界里,“武” 是手段,“侠” 才是核心。如此看来,尽管萧秋水武功并不出众,但他心怀侠义,无愧于 “大侠” 之名,这或许也是萧母偏爱他的重要原因。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