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e template for displaying all single posts *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WordPress * @subpackage Twenty_Nineteen * @since 1.0.0 */ get_header(); ?>

“被网络放大检验过后,没有谁是一尘不染的。”

这是出现在电影《恶意》中的一句台词,这部入局暑期档“战场”的影片将焦点聚焦在探讨当下“网络舆论”的多面性上,撕开了当代舆论生态的血腥切口——网络舆论是一场关于真相与谎言的博弈,折射出网络时代中,几乎无人幸免,都会陷入无意识的网络旋涡中。

这不时提醒着处于算法与流量构筑的数字牢笼里的我们,如何才能不成为被信息洪流吞噬的猎物?而不同导演对这一复杂现象的解构,都有自己的见解,即便故事不同,时代不同,但网络舆论都会像一把把利剑悬在我们每一个人头顶,警示我们!

《搜索》寓言

当一个导演被迫卷入刚刚兴起的网络浪潮

陈凯歌拍摄《搜索》要追溯到2006年,那一年陈凯歌集结了中日韩三国电影群星,拍摄了奇幻电影《无极》,但是却不想在网络舆论中被“降维打击”,口碑一泻千里——网友胡戈以戏谑解构的方式将影片剪辑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短片,在传播中转化为全民狂欢的网络梗。这场由短视频引发的舆论海啸,让陈凯歌首次直观感受到网络传播的裂变威力与群体情绪的狂欢力量。

在一系列义正词严的“抗议”,甚至付诸法律都没能逆转窘境之后的他,开始审视网络舆论,当再次被问到对此事的看法时,他终于学会淡定,并表示他会拍摄一部影片来作为回应。2012年的《搜索》或许就是他的回应——从他的视角出发,他将这份“切肤之痛”倾注于《搜索》,完成了对网络暴力的首次影像回应。

影片中,高圆圆饰演的叶蓝秋因在公交车上拒绝给老人让座被拍下视频,并被断章取义放上网络,随即遭遇全网讨伐,人肉搜索、道德审判、媒体炒作共同将她逼向绝路。一贯擅长诗意风格的陈凯歌,在《搜索》中冷静而残酷,他没有塑造一个完美的受害者,而是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舆论风暴中的无力感。电影中姚晨饰演的记者既是舆论推手,也是流量时代的棋子,而民众则沉浸于这场“正义狂欢”中,无人关心真相。

同时影片不仅聚焦个体悲剧,更揭示了舆论场的运作逻辑:记者陈若兮为追求热点,刻意放大事件,甚至操纵采访对象,使舆论进一步失控;网民在未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基于碎片信息进行道德审判,形成“乌合之众”效应;王学圻饰演的富豪沈流舒利用舆论转移矛盾,展现了舆论如何被工具化。这些观察在今天的算法推荐、热搜操控时代依然适用,甚至更为复杂。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