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不要让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成为你的焦虑

新京报:何立为的职场经历可能和现代人有很多共鸣,你在塑造他的时候是否也融入了现实体会,以便让观众能在他身上找到支点?

肖央:我没有刻意让他成为每个人,我只希望他的存在能带来思考。电影塑造的这个世界是很有趣的,是人身上本来就有的,只不过日常来说是被人忽略的部分,让大家去关注这一部分。简单来说,我只是觉得这个电影提供了很多空间,它是有趣的、好玩的、有想象力的。

新京报:演完这部电影你的精神状态是变好了还是变抽象了?作为公众人物肯定也有很焦虑消极的时刻,这些负面情绪应该如何克服呢?

肖央:如果你想缓解焦虑,看这个电影就挺好,你会发现其实焦虑不是个什么事,电影里的每个人都在面对。大家都认为负面的情绪有时候也挺美的,它本身就是人正常情绪的一部分,只是说你别被焦虑捆绑。我也建议大家不要总想着彻底消除它,而是跟它共同生活,正常人都会焦虑,不会焦虑的往往都不正常,人都会担心未来会发生点什么和这个事情什么时候会来,何立为的办法就是解决当下的问题,直面自己的不正常。

在肖央看来,如果你想缓解焦虑,看这个电影就挺好,你会发现其实焦虑不是个什么事,电影里的每个人都在面对。

新京报:何立为总被大家认为不正常,被送进精神病院后一直抗争,一直坚持要为自己讨公道,看到后来会思考,他又是如何自证正常的?

肖央:他给大家的一种感受是,活在当下就要解决焦虑,被送进精神病院后他在想如何出去,他在想如何打赢官司,他没有去思考有没有未来,而是努力处理眼前的事情。人生的确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呼吸也是一下一下地来,织毛衣是一针一针地织,电影镜头也是一个一个地拍,你要在当下和未来之间找一个平衡。这非常不容易,不要让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成为你的焦虑。

新京报:你演的很多角色都和你本人有不小差距,但你又能用这个角色牵着观众走,很多人好奇真实的肖央究竟是什么样的?

肖央:这个话题,问谁可能都不会有准确答案,因为认识自己是一生的课题,开朗、幽默、失落、愤怒?很难用词语草率概括,但至少让大家觉得,你演的角色都是你人格里的一部分,就会带给观众感同身受的一些东西。很多人说我擅长喜剧,是因为幽默是很容易展现给别人的,至少它是无害的,但其他的人格,比如焦虑、烦躁你就很难总是展现给别人。其实做演员很幸福,你可以在一种特定空间释放不常释放的角色性格特点,当你跳出电影,你可能需要呈现符合大众期待的社会角色,你得去当一个正常人,当你拍戏了,就活成角色的人生了,他会有和你本人很不一样的人格让你发挥,虽然这种发挥不是尽情撒欢,但你在和角色的勾连中能展现很多不同于平常的情绪。

新京报:继去年年底《误杀3》口碑、票房双收后,你再次有大银幕作品,你会期待观众的评价吗?比如有人说“肖央这次怎么这么疯”?

肖央:疯挺正常,我也想疯,但是很多时候你必须压制情绪,有这个机会去关注内心,展现情绪,我觉得挺好的,如今演戏也不用自证或者期待得到什么样的评价,只要观众看了能有所触动,那真的求之不得。

新京报:对于情绪病患者或者是精神障碍患者,很难简而言之地感同身受,对于这样一部关注他们的电影,你希望能给观众带来什么?

肖央:拍戏到现在,我越来越重视电影是否真的有价值,或者有关于爱的东西。这种带着光的剧本和作品肯定更吸引我,我也希望作为演员能够把这个光折射出来,就像每个人内心都有黑暗的角落,都渴望被光照耀到,在这个阶段我更希望成为光的折射者。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