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外冲突:不同角色互相抢夺同一承担者的时间精力,造成时间、空间和心理的割裂。就像之前提到过的,沈惜凡扮演的“角色”过多,导致她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全力处理其中的某一个问题,矛盾逐层累积,骆驼背上的稻草越堆越高。这种情况在当代职场人中非常普遍,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职场妈妈了。情景再现:下午三点要开季度总结大会,三点半幼儿园举行亲子运动会,孩儿他爸出差了,现在是二点二十五分,她的选择是——躲进厕所隔间里抢过年回家的高铁票!太多的拉扯,就算是吃了橡胶果实的路飞也撑不住,何况是水做的女人?
社会这台烤箱里,我们都是千层酥——每被生活碾压一次,就多一层脆皮铠甲。既然生活不是“独角戏”,我们就无法只扮演一个角色,融入社会生活的代价就是在这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身兼多职,大幕一拉,换套行头,锣声一响,粉墨登场。
治病需要药方,破局需要策略。如果角色产生了冲突,我们就从角色本身入手,解决这些冲突,方法就是——给人生做一次“断、舍、离”!
断:优化角色库
总结一下你的角色库存,果断地删除一批,合并一批,强化一批。果断删除“纯消耗型角色”,比如无效社交的酒友,比如过度挑剔的客户,比如只会传播负能量的“情绪吸血鬼”,不必介怀这些角色“有可能”给你带来的利益,相对于你为扮演该角色的付出,这些收获的真实价值是负的;合并那些“可替代型角色”,比如亲戚家的孩子送同样的礼物,比如将多件事安排在同一个饭局沟通;这样你就可以省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更充分地演绎“优先级角色”,比如跑赢大盘的股民,比如识破骗局的智者。
舍:降低角色评分
老师曾教过你的答题技巧:大题太难就放弃,做好前面的小题。我们不能奢望每张试卷都拿到满分,能在大多数时候保持80分就已经是“优秀”了!所以大部分“角色”我们完全可以放弃极致的完美,贯彻“80分万岁”精神,给自己20%的自由空间。再重要的项目,也可以允许自己有20%的放松时间,再关心孩子健康的父母,也可以接受20%的晚餐是外卖,再腻歪的情侣,也可以保留20%的相处时间是沉默。
离:设置角色隔离仓
每当我们戴上“新角色”的面具,先不要着急进入“表演”,请在两个“角色”之间设置“隔离仓”,让两段“表演”有着明显的隔段,以免自己混淆角色,错误表达。这一方面,很多已婚男性似乎已经无师自通,进入了实践,对,没错,就是回家前独自坐在车里抽烟的十五分钟!这种“隔离”方式,妈妈们不妨也尝试一下:推开大门,看见一塌糊涂的客厅,别着急打孩子骂老公,先回到卧室,给自己敷个面膜,完全放空十五分钟,将“职场”与“家庭”做一个隔断,当你摘下面膜,走出“隔离仓”,再用完全体的“主妇”角色面对家庭这个“舞台”。
何苏叶送给沈惜凡一盒糖:“你不是说中药苦吗?这个薄荷糖和你喝的药,药性并不冲突。”
便利店有很多种类糖果,但并不是所有你都需要拥有,因为不是每种都适合你。 生活虽然需要我们扮演多种 “角色”,但并不是每种都能展现我们的“演技”,所以需要挑选,可以选择“罢演”,不是一定要成为 ” 艺术家 ” ,即兴表演才是自我表达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