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粗野派》的导演布拉迪·科贝特亲自出面灭火。他告诉媒体,两位演员的表演与人工智能完全无关,所谓的Respeecher技术仅用于少量匈牙利语对白的剪辑上,主要是为提高某些词语读音的准确性;至于英语对白部分,则完全未作任何改动。然而,由于导演的说辞其实和剪辑师所言并无不同,因此围绕该片的争议也依然存在。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的另一部大热门作品《艾米莉亚·佩雷斯》(Emilia Pérez)里,竟然也用到了这款来自乌克兰的Respeecher人工智能软件,主要是用于增强主演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的歌声,靠着人工智能的帮忙,创作该片配乐的法国歌手卡米尔的歌声与之融合在了一起。最早透露这一点的也是来自主创团队中的混音师西里尔·霍尔茨(Cyril Holtz)。
《艾米莉亚·佩雷斯》也采用AI技术修饰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的歌声。
如此一来,既然外界要质疑《粗野派》两位主演靠了AI帮忙,那么对于《艾米莉亚·佩雷斯》是不是也要一视同仁?
说起来,奥斯卡奖的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评奖的宗旨除了追求艺术上的精益求精,另一大核心要素正是鼓励电影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利用最新的技术办法来提升演员表演这样的案例,《粗野派》和《艾米莉亚·佩雷斯》根本都不算是破天荒。
例如2010年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黑天鹅》里,就用到职业芭蕾舞演员莎拉·莱恩(Sarah Lane)的大量跳舞镜头,然后制作方再用数字技术将波特曼的脸贴在了莱恩的脸上。莎拉·莱恩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此事曝光后,制片人曾询问她,“是否可以在奥斯卡颁奖礼结束前不再接受任何采访,因为这对于娜塔莉的形象很不利”,会影响到她获奖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