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左右可谓是开了个好头,不论是顶流变现,还是IP变现,总之跟电影不相干的新套路接踵而至,它能够持续成立的原因不在于内容端的优秀,而是这些顶流和IP自身的变现能力,因此市场一度畸形、审美一度扭曲,导致整个2014至2018年形成了巨大的泡沫。虽然电影行业将顶流玩得明明白白,单看账面确实是赚钱了,殊不知终究是一地鸡毛。
其实到了2018年以后,关于顶流电影、关于IP的概念已经呈明显的下滑状。伴随着更多的案例出现,行业才慢慢发现,顶流跟IP根本不是内容的良药,甚至也不再是市场的良药,尤其是这些东西一再被消耗之后,越发变得鸡肋。伴随着市场端的数据下滑,顶流电影的热度终于开始降温。
以至于2019年以后,对顶流、IP这些词的态度已经明显有了变化,慢慢的从褒义变成了贬义。再往后甚至变得极端起来,认为但凡有顶流参与的电影,几乎都可以打上烂片的标签。内地市场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基本也就5、6年的时间而已。很多顶流迫于无奈,只能转战综艺和网剧赛道,几乎都告别了院线电影。
可以看出,2014年左右,是顶流和IP概念集中爆棚的时刻,背后是大量资本作为支撑。而它的崩盘,则是因为无法支撑起好的内容,导致数量和流量不断下滑。但从近期可以发现,顶流电影在时隔几年之后,大有重出江湖的意思,而且这一次的顶流电影,也不再像10年前一般简单粗暴,慢慢向真正的电影靠拢了。
顶流电影回来救市了?
纵观前面对顶流电影的历史分析,可谓是一波三折,兴久必衰,同样衰久必兴,任何问题不能从单一的角度来审视。顶流电影被一棒子打死的时代其实已经过去了,毕竟每个时代、每个时间节点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和评价体系,对于当下的电影市场,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尤其是市场急转直下之后,顶流电影救市自然可以作为非常规武器出现。
从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表现来看,易烊千玺主演的《小小的我》无疑是最能颠覆顶流电影的一部。当然,于当下来说,易烊千玺已经不单单能用顶流来形容了,他兼备顶流和演员双重身份,但自身带来的强大流量,都全力灌注给了现实题材文艺片《小小的我》,根本无法想象倘若这部电影没有易烊千玺的参与,市场会惨到什么地步。《小小的我》便是给如何用好顶流作为一个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