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苏联时代还有作战能力更加优秀的苏-27战斗机,因此在苏军空中作战体系中,米格-29战斗机“腿短”的问题到并不突出。但随着苏联解体,接收苏联空军和防空军衣钵的俄罗斯、乌克兰空中力量都更加青睐于苏-27为代表的苏霍伊战斗机,而对米格-29战斗机并不待见,甚至像俄罗斯空天军已经基本上淘汰现役的米格-29战斗机,转而全身心发展苏-27家族,并取得了丰硕成绩。
乌克兰也不例外,早年的一些米格-29战斗机逐步退役,反而保留了相对较多的苏-27战斗机。
图片:两德统一让西方对原东德的米格-29战斗机完全掌握。
但是,在俄乌战争中,乌克兰空军最终发现,能够在前线持续作战的反而是最开始并不看好的米格-29战斗机。
一方面,相比大型的苏-27战斗机,米格-29皮实耐用的特点更加突出,而且每次出击的成本也比苏-27要小得多,因此作为基辅防空力量来说,用米格-29去拦截巡航导弹、无人机显然要比苏-27更加实惠。当然,乌克兰空军也不会傻到用米格-29或者同样老旧的苏-27去硬扛俄军先进的苏-30SM多用途战斗机或者是苏-35战斗机。
另一方面,西方提供了大量空射弹药,苏-27拥有更好的载荷能力,本应受到青睐,但最终西方国家和乌克兰都选择拿出米格-29进行改装。原因就是1990年代两德统一,以及东欧剧变,使得当年大量出口到这些国家的米格-29很快就变了东家,西方国家对米格-29的性能可以说是摸得清清楚楚,有些国家的米格-29就是在西方国家帮助下进行现代化改装的。相反,苏-27一直作为苏联防空军的国土防空截击机使用,在苏联解体前并没有大量提供给东欧国家,因此西方对苏-27的研究并没有米格-29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