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看来,游本昌塑造的爷叔身上自带一种“场”,体现话剧演员抓住角色的功力,以及在舞台上长期“磨”一个角色的历练。宋宝珍说:“演员将各种对人物的理解,内化为‘心象’,外显为形象。”人物的质感由此而来。
我们问游老,饰演爷叔有经验依据吗?他思考片刻:“爷叔这个角色,有我五六岁后在上海的所见所闻,贯穿了我80多年的人生经历、学习修养,还有对历史的认识。”
角色的“深浅”,来自演员对人对事对历史对时代的理解,而演员的理解力,植根于自身的文化积淀和艺术态度。回顾游本昌所塑造的一系列角色,的确在印证这句话。
人们常常谈到,“济公”是游本昌在饰演一系列龙套之后的第八十个角色。然而,同时代的不同艺术品种涌现了若干个“济公”,为什么唯有“这一个”驻留观众心中?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