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e template for displaying all single posts * * @link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themes/basics/template-hierarchy/#single-post * * @package WordPress * @subpackage Twenty_Nineteen * @since 1.0.0 */ get_header(); ?>

“它毕竟是一部商业片,商业片的制作流程和创作方式我都很想学习,演员可以在各个层面上,无论是从角色还是市场的角度去参与,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整个拍摄的过程就是佟丽娅跟角色互相沟通的过程,她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观众享受看电影的乐趣是她和观众共同的收获。“现在的观众特别可爱,对于演员创作作品来说,观众已经完全是这个电影的一部分了,观众会帮你去解读演员自己都没想到的想法,所以我很珍惜和观众交流的机会。他们会给电影的表达反馈很多具象的注解,这些又能给我新的经验和灵感。”佟丽娅对观众的看重,让她在表演现场和生活观察中都有所依循,从角色人物到真实自我,都能让叙事魅力绵绵地延伸到观众的心里,演员和观众能彼此引导互相启发,顶峰相见。

每个时代对于艺人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分界方式,当下热议的就是观众想看到演员走出习惯的舒适圈,然后用“转型”是否成功去评判。对于佟丽娅来说,不曾“定型”,便没有所谓“转型”,没有既定舒适圈,也就谈不上“走出”舒适圈。“无论演员还是舞者,哪个领域它既是我的舒适圈,同时也不是我的舒适圈——它们是我热爱的,热爱的就是自己舒适的,但每个舒适的位置里都会遇到变化多端的困难,那些‘不舒适’其实不必走出舒适圈就能体验到。寻求突破也不一定是形式上的‘转型’才能做到。比如《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里演残障人士时,要用脚去完成所有任务,这就需要克服过程中的不舒适,还比如跳舞,我已经不是20岁的小女孩了.从体力上来,说整个训练过程没那么舒适,但为自己热爱的去努力、去吃苦,这些都是开心的。” 她的粉丝们也常常由衷发出“佟丽娅一跳舞眼睛会发光”的感叹,热爱所能带给她的能量,观众肉眼可见。对于“舒适”与“不舒适”之间的辩证体验,就像她对生活中所有道理的认知一样通透:永不轻易做设定,无论走在哪条路上都是自己创造的人生风景。

2024 iboluos.cn 冀ICP备2024065575号-1